第二百九十一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3頁)

方子翎也免不了又跟他說了些體己話,讓他保重。

最後讓身邊侍女跟卞玉京的侍女,跟社團接頭似地,一手交書一手交書,然後偷偷摸摸散了。

朱樹人當時已經揚帆起航,在甲板上看著岸上二女交易,也是不勝感慨:這世道,女人讀書、點評古人,還搞得跟做賊似的,以後沈家立了規矩,這些東西都明著來不就行了。

……

船隊起航後,逆流而上緩緩前行,大約也能日行一兩百裏。冬季長江水量較少,流速也緩些,逆流而上便沒夏秋那麽費事。

算算行程,初六才能到江陵,初七到夷陵,再往後進入三峽,流速加快,行程就會更慢一些。從夷陵到奉節的六百裏,只要還要走六七天。臘月半之前能到白帝城,就算不錯了。

旗艦之上,朱樹人每日閑著無聊,除了在艙內讀書,便是出艙四處巡視,與將士們談心。或在甲板上架設箭垛,練習射術,修身養性。

劉國能和袁時中,也都跟他同船而行。

劉國能雖已跟著朱樹人混了兩年,但此前還真沒在朱樹人的直屬指揮領導下作戰過,都是自成一軍,隨機應變。所以對這位頂頭上司的日常生活作風做派,並不算太了解。

在劉國能刻板印象裏,朱樹人雖然深諳韜略,指揮若定,料敵千裏,但多半也該是個儒將形象,畢竟人家是無梅村先生門下,兩榜進士,天下名士。

最後卻看到朱樹人親自在甲板上射箭,而且射術居然還不差,著實讓劉國能刷新了認知。

袁時中就更是謹小慎微,唯恐自己曾經從賊的經歷被看不起。這次撫台大人居然如此推心置腹,跟他們同船,一點都不擔心他們情緒不穩定,這也著實讓袁時中感激涕零。

更讓他很緊張,總想著好好表現,怕手下舉止出錯失態、流露出流賊習氣。

過了幾天之後,大家慢慢磨合熟絡,氛圍才漸漸放松下來。

這天已是臘月初八,船隊剛過夷陵,要通過西陵峽去秭歸。

江面漸漸狹窄湍急,船只靠著自身劃槳動力和風力,已經難以前行。

好在大軍也都有準備,提前組織了足夠數量的民夫,給大船前桅和船頭縱桁綁上粗麻繩,讓纖夫拉纖通過。

事實上,自古夷陵縣、秭歸縣、巫縣這三個縣之所以存在,而且人口數量明顯超過當地耕地所能養活的規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百姓有很大一部分,都會在農閑時兼職纖夫的工作。

從過往商旅身上賺點辛苦錢,拉一條船走上幾十裏路過峽谷,弄個一兩鬥粗糧,也能活好幾天。

不過如今秭歸縣這邊的民夫、百姓,卻都不是原本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了,至少絕不是一年前就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而是張煌言一個月前剛剛組織移民過來的。

原因無他,原本秭歸、巫縣的百姓,在張獻忠盤踞於此、極度缺糧的那段時間,早就被吃幹抹凈敲骨吸髓了,

要麽從賊給張獻忠當兵,勉強有條活路,而不肯當兵或者沒體力沒資格當兵的,早就被抹殺殆盡。

張煌言光復此地時,拿到的幾乎是一片無人區。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大軍拉纖,都得提前移民。

好在張煌言的內政水平還行,戶籍整頓工作做得也紮實,加上他之前接手的荊州府,是湖廣少有的不曾被兵災破壞的府。那兒畢竟是原先方孔炤當湖廣巡撫時的駐地,人口稠密,有的是失地無地農民。

張煌言就優先挑無地貧農移民,以獎勵誘導自願為主,承諾來了就給吃幾個月軍糧,由官府養到明年春荒結束後,這期間只要幫著拉纖就好。

明年開春時,還可以自由耕種原本當地居民留下的田園,官府會給重新登記造冊承認地權。

有了這兩個優惠的條件,才短時間內就吸引到了幾萬人,拖家帶口分散到秭歸、巫縣居住。

此時此刻,看著這些瘦骨嶙峋的纖夫,朱樹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於是他吩咐,趁著船靠近岸邊綁纖繩的工夫,讓將士們把裝備卸了留在船上,除了水手以外,其他馬步軍將士都下船,沿著長江岸邊爬山步行,馬匹能牽下來步行的,也正好溜溜馬。

人都下了之後,船也能變輕一小半,拉纖便輕松些。

這番舉動,更是讓隨行的劉國能、袁時中頗有觸動。

兩人紛紛感動流淚:“大人真是愛民如子,我大明的文官,要是都如大人這般,哪裏還會有流賊,唉。”

朱樹人不以為意:“這有什麽?本官好歹還能騎馬而行,那些步卒將士才辛苦呢。坐了那麽多天船,跑馬活動活動筋骨,得其所哉。

船上的箭垛也射膩了,上岸打幾只野獸正好提提神。這就快大雪封山了,猛獸找不到食物,肯定會狗急跳墻的吧,說不定見到大群人馬,也依然敢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