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公地悲劇(第2/2頁)

武昌知府、沈樹人的同年好友方以智,當然也隨行了。

方以智也算這個時代難得的理工科人才,跟宋應星一個偏理論,一個偏工程,這一年多來,也算是合作得相得益彰。所以沈樹人每次來考察冶金和軍工技術進展、工程突破,他都樂於一起切磋。

一路在船上,沈樹人就見縫插針,問起這幾個月的軍備、工業和民政,方以智也是有問必答。

考慮到武器軍備的事情,船到大冶後,可以邊看邊聊。所以在船上這段時間,沈樹人就優先了解軍糧之類的籌備。

“我在河南這些日子,秋糧征稅籌備之類做得如何?湖南那邊,張獻忠部潰走後,奪回的被屠戮無辜百姓被搶走的糧食,統計出來了麽?

能不能支持七萬人下個月立刻入川作戰所需?會不會要加派征糧苦了百姓?我記得土豆可以入冬前種一季,明年夏收前收獲吧,到時候再種玉米。秋耕冬種可不能耽誤。

這次開封被解圍,張名振估計又會陸陸續續救回來十幾萬河南精壯百姓,也都要安置,來得及的話讓他們盡快安排種土豆,冬天別閑著,這樣才好盡快自食其力,這年頭哪兒糧食都不多。”

方以智一聽就頭大了:“可別再給這些河南陜西人找差事安排屯田了,留在河南安置不好麽。一方水土一方人,讓南方人來管,可管不好呐。

前陣子你被圍在陳縣,這邊就出了事兒,長沙府好幾千被派去屯墾官田的降卒,又鬧起來,抗稅抗租,不肯聽從官府管理興修配套水利。

尤其是聽說張獻忠在四川好像又起來了,有些死硬的還試圖殺了屯墾監督官吏,流竄去投奔張獻忠呢。我動用了駐紮在嶽陽的武昌兵,才壓下去。當時前線緊急,我也不是故意不上報。”

沈樹人聽了,不由警覺:“到底怎麽回事?我們定的租子太高了不成?投降的士卒讓他們種個地,還能如此桀驁不馴?是從賊年頭久了,不肯種地麽?”

方以智嘆了口氣:“哪有那麽簡單,有些事情深入做了才知道,南北管理屯墾的差異太大了。早幾年,我讀到孫傳庭哀嘆陜西屯墾的筆記時,我還不信,現在自己經歷了,那是真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