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背水一戰(第2/3頁)

闖賊是陜西人,延安府人,可是自從他出了延安府之後,他有沒有屠戮劫掠陜西老鄉?有!他到了河南之後,有沒有屠戮殺掠?有!而且更加變本加厲了!

陳縣、歸德、郾城各地是什麽樣子,我相信你們當中有些人比我清楚!尤其是信陽府劉將軍麾下的部隊,或者最近棄暗投明的,你們應該都親眼見過闖軍所作所為!

所以,哪有什麽劫富濟貧,無非是屠一城縱一城而已,拿抗拒過的城池全城屠滅、劫取來的所得勸誘拉攏那些不戰而降的城池軍民!否則光靠河南那幾個有錢富戶,全殺光了夠養得起闖軍麽?

當初他殺掠西安府的時候,河南人沒有反應,因為河南人覺得不關他們的事兒!這只是偶然!後來闖軍殺掠洛陽、開封府的時候,咱信陽人,甚至湖廣人,就更不覺得是事兒了,因為我們不是河南人!

但是如果把闖賊的膽子越養越肥,下次當他想屠掠湖廣人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人站出來與我們並肩作戰了!以地賂秦,以錢糧賂盜賊,薪不盡,火不滅!只有從現在做起,斬斷闖賊的魔爪!掐死他的貪心野心!我們才能一仗打出十年太平!

所以,本官才在明明陳縣還有兩個月存糧的時候,就帶著大家去打通糧道,我不想等到大家真挨餓的那天再來決策。今日之戰,本官也會親自督戰,開城!出發!”

“誓殺闖賊!誓殺闖賊!”

“大明必勝!沈撫台必勝!”

“誰退後誰就不是男人!弟兄們一起殺了他也要看不起他!”

數萬將士終於被沈樹人接地氣的話語所徹底調動,他們原先只聽過文官文縐縐地說些大道理,第一次看到兩榜進士、以文職做到巡撫級別的,居然能直接說出言利的戰略分析。

哪有什麽忠君愛國,無非是告訴大家:一個強盜搶了一次沒被制裁,那麽他就有膽子搶第二次第三次,薪不盡火不滅。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制裁的意義不是懲罰,而是威懾,讓人不敢再犯,僅此而已。

當然,沈樹人的話術裏面,還隱瞞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

比如他把李愉說成李悅,還說對方是跟明軍激戰後不敵、才棄暗投明的。這也是在保護對方,免得消息走漏風聲後,過個一年半載飄到韃子耳朵裏,那他留在朝鮮國內的爹、兵曹判書李時白就完了。

另外,沈樹人專門把朝鮮鳥銃營挑出來,作為典型舉例(當然也有同時祭奠其他前陣子戰死的水師士兵,只是拿這個做典型),顯然也是精心設計過的。

沈樹人知道,普通大明士兵,在對韃子作戰時,還能有幾分胡漢之別的大義支撐,但是跟流賊作戰,尤其是到了崇禎十五年,很多部隊兵無戰心,就是因為覺得這不過是在為了姓朱的一姓天下而戰,大家都是漢人,是內戰,劃不來賣命。

自古改朝換代多了,何必當炮灰呢。

所以沈樹人必須針對性地挑明:李自成也是經常屠城、全城劫掠,來養別的城的,無非是越是早歸附他的,越能作為兵源地仰賴,越是新征服富庶地區,殺掠得越狠。這就跟地域歧視和地方保護一個道理。

所以,沈樹人一定要讓湖廣人覺得,他們今天這一戰,是在保衛自己的家鄉,而不是為了姓朱的皇帝。而要破解地域之間的仇視,找一些藩屬國的人來做例子,顯然是最有說服力了——

你一個湖廣人,稍微離開一點湖廣邊界,來信陽府,開封府作戰,就不覺得是保衛家鄉利益了?人家一個朝鮮人,不遠數千裏來開封作戰,都還覺得是在保衛自己的家鄉呢!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大明被強盜滅了,他們遲早也要遭到劫掠!

這些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雖然不會被拿到台面上說,但效果都是紮紮實實的,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把全軍的士氣和凝聚力拔得越來越高。

哪怕是背水結陣,他們也完全不怕了。

為了江東父老而戰,為了沈撫台的愛護部曲、恩義仁德而戰,順便為了大明皇帝而戰!

……

沈樹人幾乎是集中全力,從陳縣調動了整整五萬人的部隊出戰。

只留了幾千傷病員,和更多的青壯民夫暫時守城。

與此同時,在外圍,還有一萬人的張名振水軍,會在這一天沿著潁川逆流而上,來跟沈樹人會師,黃得功和朱文禎、袁時中的一萬兩千騎兵,也會跟張名振一起協同,水陸並進。

到時候沈家軍從陳縣往潁川,自西北向東南順流而下。張名振黃得功從東南往西北逆流而上,加急陳縣東南三十裏外的闖軍攔河陣地。到時候,南北兩軍總兵力一會合能達到七萬多人。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沈樹人早上那番話,顯然是有一點欺騙了眾將士——他哪裏是“因為糧道臨時被斷,縱然愛兵如子不想大夥兒冒險,也被迫不得不拿起武器,出城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