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2頁)

宋獻策看李自成態度松動,知道有機會勸動,連忙動用了自己全部的才智,幫著說和分析:

“這點大王盡管放心!我軍若是撤走,再想找回面子,絕對是有借口的。大王不如回師洛陽、稍作整頓,隨後往西逼近潼關,咱繼續找孫傳庭的麻煩!

聽說孫傳庭又竭澤而漁,利用陜西之地籌了些糧草,至少夠他的部隊過冬。另外孫傳庭兩個多月前那場大敗,損兵折將,聽說又上奏崇禎,從四川走漢中給關中運糧。連那些負責護糧的川兵,也被楊嗣昌截留了一些聽用。

大王只要打破孫傳庭,絕對可以熬過冬天和春荒的缺糧,還能借此穩住退兵後各部的人心。

至於沈樹人,學生已經冷靜下來反復想過了,他這人絕對不是什麽善男信女、絕對不是肯為崇禎賣命到死的忠臣義士!他跟孫傳庭,絕對是兩類人!

這種人,當初是我們逼得太急,太咄咄逼人,覺得應該得到更多,把他招惹來了。否則他如今怕是已經追殺張獻忠,一直追殺到貴州了,說不定都拿到張獻忠的人頭了。

所以,只要我們恰到好處地表示對他沒有敵意,大家拉開,擺明了我們會專注對付孫傳庭,沈樹人也會見好就收的——只要給沈樹人一個台階下,讓崇禎不能怪罪他,他絕對不會為崇禎多出力!

到時候,咱和沈樹人都回師本據,然後各自向西,我們由河南回關中對付孫傳庭,沈樹人也能重新騰出手由湖廣入貴川,先徹底對付張獻忠,應該能暫時相安無事至少一年半載。

而如果我們再跟沈樹人相持下去、非要見個勝負,眼下縱然沒什麽危險,可相持到冬天結束、道路改善後,孫傳庭緩過氣來,絕對會再來跟我們拼命的!”

宋獻策言之鑿鑿,集中分析,至少把一個核心點給李自成梳理明白了:不管沈樹人和孫傳庭的實力如何,至少孫傳庭的人品比沈樹人忠義可靠,這是沒得洗的。

所以,李自成孤注一擲打沈樹人,一旦膠著持久,讓孫傳庭看到“我加入就有可能讓朝廷大功告成”,那孫傳庭絕對會不惜個人得失榮辱,全力以赴幫助沈樹人的。

但是反過來,如果是李自成孤注一擲打孫傳庭,沈樹人會不會奮不顧身去救……那就呵呵了,宋獻策對沈樹人的人品表示懷疑。

而且就算想救,地理因素也決定了,沈樹人想救關中,是鞭長莫及夠不著的。

“先生所言,確實是有些道理,不過這口氣,不是那麽容易咽下的。眼下需要一個契機,總不能直接灰溜溜不戰而走。”李自成反復權衡之後,內心已經有了點想法。

宋獻策小心翼翼地誘導:“那大王的意思是……”

李自成擺了擺手:“你也說了,如今不能持久,主要就是缺糧,就糧兵馬又被打擊了。但其實,我軍還有唯一一條解決軍糧問題的辦法,至今沒有嘗試過呢——沒有糧食,可以讓沈樹人給我們運!

從壽縣到陳縣,數百裏潁川河面上,每隔數日就有糧船隊往返,在陳縣南門外的潁川水寨停靠,沈樹人與我們相持,他的糧食就是靠這個維持的!

之前我軍因為缺乏水軍,而潁川河面寬闊,咱一直沒嘗試過強行野戰逼戰斷糧。現在不如搏一把,正好假借黃得功救了潞王的借口,咱分兵繞過陳縣,以追擊黃得功追殺潞王的姿態,爭取誘沈樹人救黃得功,與之一戰。

沈樹人龜縮不出的話,我們也能假借追擊黃得功,設法在潁川攔水築堰也好,以岸上的火器弓弩截擊船隊也好,繞過陳縣後到下遊采伐木材、征集民船,臨時堵截也好,總之要跟沈樹人的護糧軍打一杖。

如果沈家的水軍實在不可敵,咱也算有個台階下了——不是野戰打不過沈家軍,而是沈樹人膽小如鼠,龜縮不出,不是打水戰就是打守城戰,咱是水戰失利,也不影響我西北男兒的雄風,回去專注對付孫傳庭,也好有個面子,穩住軍心。

另外,我軍若是真不得不撤圍,這開封城也不能讓它好過了,反正到時候也阻止不了沈樹人給開封城運糧,解救陳永福了,咱傳令劉宗敏,先做些準備,提前破壞一點黃河大堤,

真到了撤兵時,讓斷後的部隊在沈家軍推進到開封附近時,徹底水淹開封!我得不到的,沈樹人也別想完好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