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3頁)

剛上任那三個月,孫傳庭才從獄中放出來未久,還沒掌握好地方、軍馬,竟隱匿了這道聖旨,沒有立刻殺了賀人龍。

這次賀人龍又臨戰抗命不前,竟讓孫傳庭在這個節骨眼上,下定了決心。七月二十八這天,他在汜水設宴假裝議事,請賀人龍前去,然後猝然發難,以親兵擒獲賀人龍,出示聖旨,將其斬首。

斬殺賀人龍後,孫傳庭便立刻試圖讓他的親軍接管賀人龍部,沒想到還是稍稍鬧出了一些亂子,雖然賀人龍的兵馬大部分聽從了孫傳庭指揮,但還有四名部將周國卿、魏大亨、賀國賢、高進庫率部潰逃,東出汜水關投降了李自成。

孫傳庭怕打擊己方士氣,並未第一時間將賀人龍死訊通知楊閣老、左良玉這邊,他自己也繼續進兵。

直到八月初二,三軍在郾城朱仙鎮一帶會師,距離開封只剩不到兩日路程、即將準備對闖軍發起總攻時,楊閣老才知道這個消息,他連忙對下封鎖,才避免了大戰前士氣狂瀉。

但三軍也因此陷入險地,已經來不及回師了。加上左良玉聽說了賀人龍的死因,可能是擔心自己這時候再撤退,也會被楊閣老和孫傳庭軍法處置,只能硬著頭皮打了。

另一邊,沒想到賀人龍之死,竟讓闖軍上下士氣大漲。周國卿、魏大亨、賀國賢、高進庫四將投降後,聽說李自成大喜過望,闖軍上下齊呼‘賀瘋子死,取關中如拾芥矣!’

隨後,李自成主動以開封周邊的圍城部隊南下,至朱仙鎮與楊閣老、左良玉、孫傳庭決戰。官軍怕他派去衛輝、大名的偏師回返後、合兵一處勢力更大,也只好主動迎擊。

八月初四這天,楊閣老和左良玉以湖廣兵十三萬、並孫傳庭陜西兵四萬,總兵力十七萬,對戰李自成主力二十六萬。原本以官軍甲械更為精良的條件,以二打三的比例,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可賀人龍之死帶來的士氣漲跌太嚴重了,孫傳庭部兵無戰心,闖軍卻人人奮勇,視官軍如無物。最終朝廷十七萬大軍,在朱仙鎮全盤崩潰。

孫傳庭領殘兵退回洛陽,八月初九又退回潼關,他帶出的陜西兵,所剩不足兩萬。賀人龍舊部更是趁亂全部投降了李自成,幫著李自成反攻孫傳庭,打出為賀人龍報仇、找朝廷和昏君奸臣算賬的旗號。

楊閣老和和左良玉敗回南陽,兵力同樣折損近半,總兵力應該不過七八萬人了,左良玉部所剩,應該不足六萬,其余是楊閣老嫡系之兵。

南陽府自南陽縣以東,也均不能守,葉縣、舞陽等桐柏山險要,都被闖軍乘勝奪取,鄂、豫之間山川險要形勝,如今都在闖軍之手,官軍後續想再進攻河南,怕是得先破桐柏山天險諸關,要不就只能換條路走了。

李自成大破官軍,兵力卻幾乎沒有減少,他二十六萬人馬,估計也戰死了幾萬,但圍殲、抓獲的官軍俘虜同樣不少,加上賀人龍舊部的投降,足以補充他的兵力損失。”

方以智一氣呵成,把孫傳庭、楊嗣昌、左良玉三方與李自成的郾城朱仙鎮大決戰,細細說得明白。

沈樹人聽到這兒,也是徹底目瞪口呆。

這一切,跟他原本所知道的歷史,顯然是不同的,但很多地方又似是而非。不得不說歷史的慣性依然是存在的。

孫傳庭會殺賀人龍,這倒不奇怪,只是沒想到,賀人龍之死,竟機緣巧合成了激勵闖軍打雞血、士氣爆棚決戰反殺官軍的關鍵。

歷史上賀人龍是在崇禎十五年五月初一,被孫傳庭設伏誘斬的,如今算是因為蝴蝶效應晚死了三個月,只是其死帶來的惡劣影響,比歷史同期更嚴重了。

按照朝廷法度來說,賀人龍之死,也算是罰當其罪,尤其以崇禎這種眼裏不揉沙子的嚴厲皇帝,並不奇怪。

賀人龍確實見死不救、避戰保存實力,間接害死了前兩任陜甘三邊總督,這點沒得洗。

但孫傳庭如此死忠、愚忠於崇禎的亂命,崇禎讓他幹什麽,他不管是否能幹成、有勝算,都毫無保留地堅決執行,甚至在這個節骨眼上殺了賀人龍,還是值得商榷的。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孫傳庭的對大明的忠義,那是絕對無話可說,天日可鑒。

拿嶽飛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來形容孫傳庭的忠誠,也不為過。沈樹人摸著良心說,他自己對大明的忠誠,跟孫傳庭對比的話,他絕對會慚愧得無地自容。

只可惜,孫傳庭的完全死忠、絕不變通,也造成了跟嶽飛“看到十二道金牌就死忠不質疑直接回師”,一樣嚴重的後果。

自己的部隊,還有相當一部分友軍,都因為這種毫無保留毫無變通,直接白給了。

而已經比歷史同期多活了一年半的楊嗣昌,又遭此敗績,肯定是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