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2/2頁)

不過現在看來,戰線已經進一步向西向南推進了,武昌府漢陽府周邊不會有軍事上的危機,把張煌言騰出來,改駐更靠前的江陵也可以。

至於武昌那邊的內政,可以交給武昌知府方以智。方以智也算文理全才了,這幾年歷練下來,只是不知兵,但內政方面已經挺純熟。

而且對方孔炤而言,親兒子幫他搭把手內政,自然沒什麽不放心的。對沈樹人而言,從表哥張煌言換成科舉年兄故友,也沒什麽不放心的。

“既如此,小侄就放心了,明日小侄就要領兵南下。這幾天看張獻忠也消停了些,並未繼續四處出擊,應該是小侄的擠兌奏效了,估計在衡山衛與衡州之間,就能逼著流賊決戰一場。”

沈樹人最後交代幾句,就回去休息了,次日很快做好準備,這就出兵繼續南下。

……

同一時間,衡州城內,已經在此修整了足足七八日的張獻忠軍,也稍稍恢復了一點元氣。

傷兵得到了一定的休養和營養補充,各級將士更是靠著桂王府搜出來的巨額財富,花天酒地,很是糜爛了一把。

張獻忠很快要這些人死戰,甚至要拋棄其中一部分新附軍作為棄子,所以也必須讓他們好好享受享受,到時候才肯用命。

沈樹人散布的流言,也已經很快被他接觸到了,得知“繼續在湖廣流竄濫殺藩王,只會導致方孔炤將來治理地方更有利。

而且方孔炤壓根兒不怕張獻忠陷城導致的罪責,因為他可以把一切罪過推給長沙總兵和衡州總兵,是這兩個總兵的不戰而降,才導致張獻忠的糜爛,到時候在朝中,這一切鍋都可以推給二總兵。而大明降軍當中,誰能殺了二總兵重新棄暗投明,就能得到朝廷赦免,還能反過來升官”。

天地良心,這番流言,真不是沈樹人要的原始版本,沈樹人也沒陷害方孔炤幫他背鍋的意思。

但顧炎武潤色過的版本,傳著傳著就成了這樣,沈樹人也沒辦法。

而且,流言的演化,不但會往對方孔炤不利、卻洗白沈樹人的方向演化。同樣也會對張獻忠不利、動搖張獻忠軍心的方向演化。

張獻忠得知自己繼續流竄亂殺藩王,只會便宜了這倆人,甚至容易被自己人懷疑“八大王是不是在跟官軍中某些督撫達成了默契,咱殺來殺去到底為了圖個什麽”,

更有甚者,部分流言還開始傳出:“張獻忠這樣濫殺藩王、又拋棄長沙守軍劉進忠,這是擺明了就打算到湖廣搶一把,然後帶著嫡系部隊翻山越嶺帶著金銀財寶逃跑。

這種千裏流竄肯定帶不了太多人,所以湖廣地區新募的新附軍,肯定會被他利用完就拋棄!當炮灰斷後!掩護他的陜西河南老營撤退!”

聽說這一切之後,張獻忠當然也坐不住了。

為了軍心,為了不讓人再懷疑他只是在“跟督撫達成默契、各取所需,最後跑路”,他不得不多次尋營,尤其是加強對湖廣地區新拉的新附軍的監督,並且一聽到有人傳播流言,就立刻誅殺。

與此同時,他也被逼得不得不與沈樹人一戰,證明他“不是就想利用本地人幫他搶錢,最後他帶著錢和嫡系私自偷跑”。

一番焦頭爛額之後,張獻忠被迫把戰場就選擇在了衡州城和衡山衛之間——他作出部署,讓此前屠了桂王府和衡州城的王尚禮獨領一軍,主要就是帶領一半的新附軍,到衡山衛以西布防,

準備在官軍突破衡山衛、南下衡州城之後,斜刺裏殺出來,躲回衡山衛,切斷官軍糧道。

同時,張獻忠本人帶著全部陜西河南老營主力,以及剩下的一半新附軍,在其他將領的協助下,留守衡州城周邊,以逸待勞應急沈樹人。

如果沈樹人戰力強勁,張獻忠就守城,然後讓王尚禮切斷官軍糧道後,在衡山以南的盆地中,把官軍耗到師老兵疲,再尋決戰!

到時候前有堅城,後有衡山,就算沈家軍士卒精銳、甲械精良,靠著地利的損耗,也絕對能扭轉強弱之勢!

真要是這樣也打不過,那就帶著老營弟兄跑唄!

就在這樣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中,沈家軍從六月二十七,從長沙府湘潭縣開拔南下,七月初一就抵達了衡山衛。

經過一番不算激烈的營寨攻防戰,官軍在兩天內重奪衡山衛,並且分兵保護此地,剩下的主力繼續南下,七月初五安然抵達衡州城下。

從人數看,官軍人數遠比衡州城內的張獻忠軍更少,但官軍的氣勢卻是一點都不輸,完全敢於擺出進攻一方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