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互相欺騙(第2/3頁)

白文選也是愁眉不展,等沒人了才開口:“真的還要強攻巴陵麽?官軍援軍已到,而且這個消息都被傳遞得城內守軍人人皆知了,官軍士氣正盛,怕是難以得手。”

李定國臉色鐵青,但表情剛毅:“我也知道拿不下了,但是必須擺出強硬的姿態,假裝要繼續強攻。只要我們圍城營壘紮得牢,官軍不可能靠騎兵沖陣的法子攻營。

他們那些短管火銃,估計也就是因為短,裝得快,可射程也近,在攻防城池、營壘時是沒用的。不與官軍騎兵野戰,他們就發揮不出來!就能拖上三五日甚至更久!

如今我軍是退不得的,我不知道父王如今到了哪裏,但算算日子,他應該已經攻下常德府全境,包括府治武陵縣應該也難不住他。

現在說不定正在出沅水、渡洞庭湖準備攻打長沙。如果我軍現在在巴陵這邊松懈了,會有什麽下場?官軍是逆長江水路而來,沈樹人的後軍主力,肯定有精銳戰艦!以沈樹人之富庶,說不定戰艦上還有紅夷大炮!

要是父王在橫渡洞庭湖的時候,被官軍艦隊在湖面上截殺,以我軍都是從嶽州、常德上遊臨時搜剿來的木筏、小船,官軍卻有戰艦,豈不是滅頂之災!

所以,我們一定要死死堵住洞庭湖口幾天,絕對不能讓父王的主力在橫渡洞庭湖的半途中,被官軍截殺!哪怕我們損失再慘重也不能放棄!

當然,我會盡快把這兒的頹勢跟父王稟報,爭取聯系上。如果父王還沒渡洞庭湖過半,願意退回去,那就最好。如果已經半渡,退回去只會更加兇險,我們就必須死守!”

李定國對張獻忠主力的進度評估,倒也算得上精準。別看他這兒才剛剛摸到巴陵城的邊緣、而張獻忠那邊極有可能已經拿下常德全境了。

這不是張獻忠戰鬥力更強,而是因為嶽州府治巴陵在洞庭湖以東,要渡過湖口才能攻打到,而常德府在湖西,張獻忠是不用渡湖的,直接順著沅水就能攻城。

拿下常德全境後,由沅水入洞庭湖、再貼著湖南岸航行到湘江入口,張獻忠就能攻打長沙了。

誰都知道,嶽州也好,常德也好,這些都是不必爭一城一地得失的小籌碼。湖廣南部,真正的腹心之地是長沙。

拿下了長沙,就能震動整個湖廣的南半部分,明軍其余各府縣的守軍可能就會被嚇破膽,直接聞風動搖。

……

李定國還是挺有腦子的,戰略決策上不含糊。而且為了欺騙官軍,他後續還隨機應變著實用了一些小花招。

比如,他讓部隊在營中大展旌旗、多立爐灶。哪怕是假的爐灶,隨便挖點土坑、把挖出來的土堆在坑邊,實際上不能燒飯,也無所謂。

到了飯點,李定國就讓砍木頭搶造盾牌的士兵,分出一些木料,去那些土坑裏隨便放火,而且盡量選濕柴濕木,甚至直接燒帶綠葉的樹枝,燒起來黑煙更多更濃,遠處觀察起來也就更明顯。

這一堆虛張旌旗、假裝增灶的把戲,還真就讓劉舜臣、朱文禎和當天下午後續趕到的左子雄,都被騙了進去。

看著這綿延的營地、好幾百根大灶煙柱經久不息一直在做飯,乍一看還真以為有十萬雄兵。

最後,李定國甚至不惜打出張獻忠本人的旗號,還去巴陵城下又耀武揚威佯攻了一番,並再次喊話,虛虛實實,把守軍剛提振起來的士氣,又稍稍打擊一下。

因為官軍得到的情報也是非常倉促的,並不知道張獻忠本人的主力在哪兒。李定國和張獻忠每到一地,都是假裝自己就是主力,這樣可以嚇住更多的守軍。

只不過原先李定國沒做到這麽過分的程度、讓人直接在陣前冒充張獻忠本人巡視,最多只是打出張獻忠的旗號。

白文選對這種僭越的操作也有些害怕,還私下裏勸了李定國:“二將軍,別的疑兵之計都好說,這直接冒充大王之舉……怕是將來被有心人拿去大王面前挑唆的話,對您非常不利啊!”

李定國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是沒辦法:

“我這也是為了保護父王、事急從權,讓他可以全軍安然渡過洞庭湖爭取時間!要是官軍知道父王不在這兒、不誤判我軍的主攻目標是巴陵,那他們肯定會加急進攻的,不會跟我們耗著!”

白文選嘆道:“二將軍您對大王的忠孝,我等自然是知道的,只怕外人不這麽想。罷了,既然已經做了,就好好奮戰吧。”

……

官軍和流賊之間,第一天的戰鬥,就這樣在詭異的安靜中結束了。午前趕到的第一批人馬,只有朱文禎的兩千騎兵,午後又陸陸續續趕到左子雄帶領的一萬兩千人,大約占武昌營一小半的人馬。

左子雄不以智商著稱,看不穿這些詭計也沒辦法。他見巴陵城暫時解除了被破城的危機,他也需要讓趕了五百裏水路來的部隊,好好休整一夜,不可能傍晚就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