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3頁)

沈樹人聽說他就是那個朝鮮降將,也禮貌的點點頭。沈樹人對朝鮮高層現狀也有所耳聞,但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他現在急於挖掘鳥銃手的訓練方法。

於是他也毫不客氣地直接問:“那你倒是說說,你營中這些鳥銃手,為何不瞄準腰射那麽準?本官看了統計,平均每槍的靶垛上,都能多一到兩枚彈珠。你們是怎麽操練的?”

李愉也有些尷尬,他來大明個把月,對於大明的實力還是挺崇拜的。

明末的朝鮮人可沒有後世的韓國人那麽狂妄,他們還覺得大明是天朝上國,什麽都牛逼。

所以李愉很謙虛地解釋:“我朝鮮軍中,對鳥銃手確實重視,不過操練上似乎也沒什麽秘法……可能是我們對兵源的篩選比較苛刻,都能精選獵戶從軍任鳥銃手,而這些獵戶常年使用弓箭、鳥銃,射術也就精良。”

沈樹人聽了前半句,還不覺得什麽,他在黃州的時候,也盡量挑選獵戶募兵擔任遠程兵種,獵戶有弓箭基礎,改用火槍也會比農民和礦工兵精準一點。

但李愉的後半句話,讓他發現了一個盲點:“你是說,在朝鮮,普通獵戶在沒有從軍之前,也能接觸鳥銃?還有很久的日常使用操練?是用來打獵麽?”

李愉一愣:“獵戶用鳥銃,自然是打獵了……末將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沈樹人:“我是說,你們朝鮮國主,不禁止民間持有鳥銃?”

李愉這才知道對方的關注重點,連忙解釋:

“我朝鮮原先民間鳥銃也少,但自萬歷時倭亂以後,四十余年來,我國兩次抗倭、兩次抗韃,官軍皆不堪戰,屢屢需要淪陷區的義軍殺倭殺韃,於是民間鳥銃泛濫。我國大王見義軍能驅除韃虜,也就樂見其成,沒有再嚴加管束。”

沈樹人:“朝鮮國主便不怕民間鳥銃過多、有人篡逆作亂?”

李愉懵逼了一會兒:“……我三韓之地,自古沒有民間造反成功的,自漢土南北朝以來,我三韓之地,一共只有三個主要朝代、一些零星割據,前朝不是被外敵攻滅,便是被藩鎮撥亂反正,從無庶民造反成功——

何況,我朝鮮此前不過是大明藩屬,如若真有篡逆,自然會有大明幫著平叛,我們只需以對付外敵為先。對付倭寇、韃子都唯恐不力,提防庶民有什麽用?

就算要提防內部,其實也都是提防宗室旁支……而宗室旁支是否‘清君側’、能不能成功,與民間庶民有沒有武器,毫無關系。”

李愉這番話,不僅聽得沈樹人打開了新的視角。旁邊一群不怎麽懂歷史的老粗武將,就更是刷新了認知。

如果說曰本的歷史,相當於0.2倍速的華夏史,那朝鮮半島的歷史,怎麽著也是一個0.5倍速的華夏史。

中原漢朝以前那些箕子朝鮮、衛滿朝鮮且不去說,漢朝的時候中原統一了朝鮮,漢亡於魏晉之後,朝鮮半島才重新全面建國,從此也就高句麗、高麗、朝鮮三個朝代。

高句麗等於中原整個南北朝時期加隋和唐前期,高麗等於唐末五代十國加宋元,朝鮮則對應明清兩朝。

一共三個朝代,兩次改朝換代,平均中原兩個長期大統一王朝的時間、對應半島上只換一次,這就導致他們壓根兒不用擔心農民起義。

那邊沒有陳勝吳廣張角黃巢李自成,農民活不下去最多抗抗稅自行割據一下,最後還是上面換個人後來詔安。

倒是大明這兩百多年裏,朝鮮人對於李家王族內部的篡逆政變提防得很,老是宗室互相亂殺,因為那才是統治最大的威脅。李舜臣當年就是因為姓李,是王族旁系遠親,擊退了倭寇後大受猜忌、被罷免了好幾年。

“唉,看來這是各有國情了,這招還真沒法學。總不能讓大明這邊也解開鳥銃禁令,允許民間用鳥銃打獵吧……這大明不禁弓箭,但鐵甲、弩和火器卻是不能開口子的……”

沈樹人思之再三,覺得還是不能隨便模仿。

這可是華夏大地,要是在禁止槍方面松口,麻煩就大了,以後還怎麽收得回來。

而且如今崇禎還沒死呢,還有一年半多陽壽呢,就算崇禎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了,可如果沈樹人敢在湖廣放開火器禁令,絕對會被天下人彈劾到萬劫不復的。說不定其他地方軍閥也會覺得他是反賊,直接對他討伐。

這個問題對於流賊基礎強大的中原,還是不能嘗試。

不過,思想肯定要解放,不能因為朝鮮是東夷之國,就覺得一丁點借鑒的地方都沒有。哪怕別的方面都遠不如大明,這一點上有可以借鑒的,就要師夷長技以制夷。

最後沈樹人只好去蕪存菁、選擇性吸收,吩咐左子雄:“以後生產訓練彈的時候,可以生產鐵彈,不許用鉛彈,然後組織火槍隊用鐵砂彈越野、射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