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瘋狂備戰

“快點出營列隊!巡撫大人親自來巡營視察了!”

大冶營內,隨著沈樹人一行的抵達,一批批的營房很快喧鬧起來,一群群從遼東撤回來的士兵,也不及披掛。只穿著最近新發的大紅色箭袖軍服,就直奔校場集合。

後世很多人有一種錯覺,覺得箭袖是滿清的服飾,實則不然。漢人的衣服自古為了騎射作戰方便,都會有箭袖,那是胡服騎射時起漢化出來的一種窄袖。

至於後世辮子戲裏滿人獨有的窄袖裝,那叫馬蹄袖。

這些遼東兵將剛撤回武昌時,個個衣不蔽體,跟乞丐似的,畢竟在塔山、杏山被圍困了小半年,更有一部分是松山跑出來的,早就窮得不成樣子。

身上但凡原本有穿皮革甲胄的,皮革的部分也都被煮爛吃光了,衣服也不可能得到更新。

回到武昌駐紮後,短短半個月,沈樹人至少給他們都換上了新的軍服,光這一點,就讓撤下來的遼東兵們覺得這次跟的新主帥待人禦下不一般。

沈家軍如今的軍服,在形制上跟傳統明軍差別不大,只是更加緊湊一點,而且顏色上用了更鮮艷的純紅色——沈樹人這麽幹,倒不是為了模仿一個世紀後的英國龍蝦兵,而是純粹為了軍事上的優勢。

在士兵沒有尋找掩體、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需求的時代,綠色灰色的軍裝沒什麽必要。而純紅色可以讓士兵習慣鮮血的顏色,戰場上遇到戰友傷亡也不至於刺激到士氣、擴大恐慌。

明朝乃至明朝以前,部隊穿紅色就已經挺常見了,只是因為精兵需要大量著甲,而鐵甲染色不易,所以甲胄才普遍是金屬原色,或者黑色。

鐵甲的武將、精兵需要紅色外觀掩飾血液時,披一個大紅鬥篷在最外面就行,至於裏面的衣服,就不刻意染紅了,因為染料也不便宜,穿在裏面反正看不見。

同一時代的曰本人,倒是很喜歡把精銳部隊的皮甲、竹甲也塗抹上朱漆,美其名曰“赤備”,據說對維持士兵沖鋒的勇氣頗有幫助。

沈樹人算是第一個把士兵們穿在甲胄裏面的常服、也全部用大紅布料制作的將帥。

而他這麽做,顯然是考慮到純火器時代即將到來。說不定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鐵甲之類的重甲,都會因為扛不住越來越先進的火槍,而徹底淘汰出歷史。

到時候士兵們總要脫掉無用的重甲,直接穿常服或者棉甲作戰,提前統一成內外全部大紅色,也是一個招牌。

而在半個月內、給至少兩萬人換上新衣服,這在別的將帥和封疆大吏眼中,或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在沈樹人這樣的巨富面前,卻完全不是事兒——

他家就是小宛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的源頭,紡織業生意南直隸最大,半個月時間搞兩萬套衣服根本不是問題。

而且這些軍服還特別挺括,看起來形制劃一,其實是方以智、董小宛和宋應星這幾個月裏,又幫著鼓搗出了一個新式機器——

一種原始的、靠手搖轉輪驅動的縫紉機,實現了服裝的大批量統一生產。這種縫紉機跟後世家用的腳踏式縫紉機相比,省掉了曲軸和凸輪機構。不用把腳踏往復運動轉化為轉輪的圓周運動,直接手搖著轉輪圓周運動就好了,所以機械結構也簡化了很多,點破了這層窗戶紙,以明末的科技水平也很快生產出來了。

而裁剪的時候,也是把一整疊布料固定在一起,然後統一裁剪。在裁剪和縫制階段都實現了大批量後,造出來的軍裝自然也就很整齊統一了,看上去就很精銳。

……

沈樹人來到校場時,就看到下面已經整整齊齊排列一兩萬人,縱橫至少都排出了百行百列以上。

小兩萬人的部隊,服裝能如此統一,火紅一片,一眼看去容勢壯盛,大展軍威。

部隊被分成三四千人一個的營,但每個營來接受檢閱的人數都不是滿編的,要刨除還在營房內臥床休息的傷員,所以眼前至少有六個營。

各營有一名都司或者守備級別的將領統帥,多是遼東撤下來的中層將領擔任。在營以上,參將、副將這些職務,就多是沈樹人麾下的嫡系老人為主了。

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部隊,防止遼東來的驕兵悍將自行形成派系,將來作戰時無法充分調遣。

作為全軍主將的,自然是跟隨了沈樹人已經三年的總兵官左子雄——去年年底時,左子雄還只是副將,後來按說也沒立什麽功勞,

可隨著沈樹人正式升巡撫,手下可以駕馭總兵了,他還是想辦法讓楊嗣昌、陳新甲幫忙,把左子雄挪到了總兵的級別上。否則,隨著沈家軍軍力的膨脹,沈樹人麾下一個總兵都沒有,都不知道怎麽統帥駕馭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