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2/4頁)

可人性都是有弱點的,額爾逼也是傲氣之人,不願意這種丟人的事情直接讓阿濟格知道,總想先靠自己的力量弄弄清楚,先捂一會兒蓋子。

要是今天都弄不明白,再上報也不遲。

而且他心裏還存了一個想法:我大清和明朝南蠻子打了這麽多年,明人官僚臃腫,決策遲緩的毛病,已經是大清各級將領人所共知的了。

吳三桂要是有所舉動,說不定吳三桂自己的人還沒出動,阿濟格主子就已經從皇上那兒先得到消息了——

去年松錦之戰決戰前,皇上的消息就非常靈通。洪承疇都沒最後下定決心和皇上決戰呢,皇上就先已經知道,洪承疇肯定非追求速戰不可。

因為皇上當時就已經刺探到,大後方北京城裏,南蠻子兵部職方司有兩個噴子張若麒、馬紹愉,專門負責糾察武官怯戰、失職。

這兩個噴子在南蠻子那愚蠢皇帝崇禎面前,瘋狂上奏攻訐洪承疇養寇自重、勞師糜餉、怯敵畏戰,把崇禎都激怒得下了死命令嚴詔,逼著洪承疇速戰強攻,洪承疇要是不冒險,就會被問罪!

(注:這兩個噴子後來崇禎死後第一時間就投降了李自成,兩個月後清兵進北京又降了清,最後順治念在他們當年攪屎棍逼著洪承疇送人頭的功勞,張若麒還當到了一省布政使。)

南蠻子內部都是這種廢物狗文官,怎麽可能發生“吳三桂有所舉動,但大清的細作卻沒有刺探到”的情況呢!

這一切,都促使額爾逼準備先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這個小意外,要是一兩天內搞不定,再上報旗主不遲。

……

清軍令行禁止還是很給力的,額爾逼的決策,當然立刻被毫無保留地執行了。

當天下午,額爾逼麾下兩個牛錄,就在塔山東南、塔山撤往高橋的半路上,找險要之處設伏了。

黃昏時分,李輔明麾下陽泉營守備李同泰,就悄悄穿了李輔明的衣甲、戰馬,藏了一副尺寸不大的李輔明旗號,帶著兩百匹馬、一百騎兵,一人雙馬,打開塔山南門,絕塵而去。

他們故意選擇的黃昏出城,也是為了給敵人反應時間,制造“昨晚明軍騎兵有出城試探,遇到阻擊後有所傷損,失了先機,所以又躲回去了,如今趁著天又要黑了,才故技重施”的假象。

而且這樣的設計,也確實很說得通——前一天是淩晨出城,走不了多遠天就亮了,這次卻是傍晚出城,能在黑暗中躲藏整整一夜呢,明早就算被發現,估計都跑出去至少七八十裏了。

一切都很符合棄軍突圍者的邏輯。

李同泰出城前,跟一百勇士最後飽餐了一頓酒肉壯膽,他們內心同樣燃燒著“安全跑完兩百六十裏,一直逃回山海關”的念想,求生欲非常強烈。

剛出城時,還比較緊張,唯恐立刻被韃子發現。但是都出城十幾裏了,城墻也漸漸消失在背後的地平線上,李同泰才放松了些。

走出整整一個多時辰,都快四十裏地了,中間也稍稍休息了一陣,隨著天色全黑,李同泰在琢磨著晚上到哪兒稍作休息,然後繼續奔馳。

然而,就在走到塔山到高橋之間、大約一半多路程時,隨著經過一段兩側山坡夾束的所在、繞無可繞時,兩旁山坡上忽然就火把繚亂、呐喊牛角大作。

“韃子伏兵!弟兄們跟我沖!”李同泰聽到連綿的號角聲時,就知道自己被埋伏了。

遼西走廊地勢狹窄,一側是燕山,一側是大海,而且有好幾處燕山山坡一直能延伸到海邊,沒什麽路可以繞,騎兵又無法時時棄馬登山,被人有備而來截擊,還是很容易中伏的。

韃子兵沒有金鼓聲,看來來的也不多,而且應該都是騎兵,所以才沒攜帶鼓車,只能讓人在馬背上吹牛角發起進攻號令。

“弟兄們跟韃子拼了!突圍沖出去就能活著回山海關!沖不出去都得死!”這群山西騎兵也激起了兇悍之心,此刻他們不是在為總兵大人而戰,而是為了自己活命不得不死戰。

只有突圍,才有活路!

“殺!”明軍騎兵不管不顧,也不在乎道旁山坡上、清軍遊騎站定了放箭,明軍只想向前,把正面堵路的敵人全部撞死!

“喀啦!嘎喇!噗嗤!”鋼矛長槍馬刀,奮死往對面的人身上招呼,利刃入肉之聲不絕於耳。

連臨死的慘叫,都似乎被壓抑了幾秒,才蓄力爆發出來。

一個對沖,便是十余騎重重墜下馬來,明軍騎兵和韃子騎兵都有。

“這些南蠻子很悍勇嘛?怕不真是李輔明的精銳家丁?快上!畏戰者斬!主子早就說過賞格,殺一個蠻子總兵,牛錄直接升甲喇!小兵直接升牛錄!”

被額爾逼派來擦幹凈屁股的失魯忽,正想洗刷今早自己手下斥候被蠻子全滅的恥辱,見李同泰奮勇殺來,他也是不驚反喜,堅信自己逮到大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