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3頁)

如果可以,最好再擺出一副要以少量騎兵、陸路往西南逃跑的樣子,迷惑韃子的注意力,如此,則夜間更有把握走脫。

杏山哪邊,我明日再派小舢板去北灣登陸,設法通知,無論是否通知得到杏山守軍,我們都會後天黎明到筆架山接應。”

鄭成功想得很明白,如果直接讓李輔明走陸路、去六十裏外的杏山通知曹變蛟,那就一定會被清軍截住。

所以,只能是迂回,先偷空子摸黑回到海上,然後再派幾艘船往東北方迂回六十裏、再找個淺灘上岸。

韃子對各城之間的交通要道看守是很嚴密的,卻不會提防漫長的海岸線淺灘。加上明軍有望遠鏡,總能找到空档。

然而,鄭成功這個計劃,仍然被李輔明找到了兩處破綻。他思忖再三,搖頭不看好道:“此法還有兩個漏洞。其一,鄭提舉你通知我軍和通知杏山曹軍門,至少相差了一天多。

可今晨你們摸黑進城之前,半路上截殺過一小隊韃子斥候,如今韃子說不定已經發現他們有一隊斥候沒有回營,難道不會警覺麽?再拖下去,必然打草驚蛇夜長夢多。

所以,非要通知杏山曹軍門一起發動的話,今日我們這邊還得做點戲,至少要分出百十騎,假裝突圍想從陸路逃回山海關、還得跟敵軍小隊斥候交戰一番,暴露行蹤,這樣才能掩飾你們來過。

否則,說不定明日開始這塔山周邊的圍困,就會加強很多,到時候還想偷偷出城,簡直癡人說夢。”

鄭成功一想,確實也是這個道理,要想不提前驚動韃子,實在是太難了。

李輔明見對方也認可,臉色一冷,轉頭吩咐手下的守備李同泰:“城中還有多少戰馬?”

李同泰心中一寒,有種不好的預感,但還是說道:“不過兩百匹,許多傷病馬匹都被殺了吃肉了,咱都五個月沒運進軍糧了,全靠存糧撐到今日。”

李輔明一咬牙,森然道:“今晚黃昏時分,你帶一百騎突圍,所有馬都帶走,爭取一人雙馬,再把城中僅存的肉脯都帶上。

你盡量選軍中勇士、武藝高強的軍官,這樣遇到韃子斥候,也能一戰。你出城時就是黃昏了,天黑後應該能擺脫。

隨後就盡量往南逃跑,命好就自己跑回山海關吧,若是半路不幸被截殺,其他袍澤弟兄也會記住你們的,你們就算是為主力引開敵軍注意,拖延了時間。

我會給你一件我個人的信物,山海關吳三桂應該認得。你只要活著到了那兒,就不會被當成逃兵。”

李輔明沒敢寫密信跟吳三桂說明情況,怕的就是萬一李同泰半路被韃子騎兵截殺會泄密。

只帶信物的話,由李同泰口頭轉述情況,就不存在風險,反正韃子看到信物也看不懂,信物本身沒有機密信息可供解讀。就算李同泰受傷被俘,他也犯不著主動供出韃子都預測不到的機密軍情。

李同泰聽完總兵的吩咐,知道這事兒做成了是大功一件,而且自己也確實有可能依靠塔山軍僅有的戰馬偷偷溜掉、比袍澤更快回到安全之地。這也容不得他拒絕,一咬牙就答應了。

李輔明確認好這邊不會出岔子後,這才回頭跟鄭成功指出他計劃的另一處瑕疵:“你想後天黎明在筆架山接應,這個想法很好,但未免對敵情太不了解了。

筆架山乃是此地以東一處漲潮時會與陸地隔離、退潮時與陸地連為一體的半島,素來為塔、杏官軍的補給碼頭。僅僅半年之前、松錦大戰開打前,那兒還曾築有臨時糧倉,堆積後方海路運來的存糧。

當時決戰失敗後,阿濟格便帶人燒、奪了筆架山的存糧。那兒既然設施齊備,不可能沒有守軍。如今,似乎還有一個甲喇的編制,駐紮在彼。

考慮到韃子此前數戰也多有損耗,一個甲喇不可能是滿編一千五百騎,但就算是一千騎,外加偶爾有一兩個牛錄被派出去巡哨,筆架山碼頭駐紮三個不滿編的牛錄,也不是你們區區些許水手可以倉促擊敗的。

而且你們還不能提前動手,提前動手就會打草驚蛇。只能是距離後天黎明約好的接應時機不久、最多半個時辰,甚至一刻鐘,才可以猝然發難。

而我軍和杏山曹軍門的退兵,如果要跟你們裏應外合夾擊筆架山守軍,也是難如登天。韃子本就驍勇,還有依托碼頭營寨,我軍要趕夜路急行軍奔馳二十五裏,曹軍門要摸黑急行軍奔馳四十余裏,趕到筆架山哪有余力立刻投入激戰攻營?”

李輔明不知道鄭成功軍力,當然也就沒敢期待對方能在接應前、才搶灘登陸殲滅守衛碼頭的清軍。

鄭成功聽到這個數字,心中也是微微膽寒。但他畢竟才十八歲,也不覺得自己命值錢,反正他還沒怎麽建功立業過,所以很快就調整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