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實事求是(第2/3頁)

今天是道台大人來視察,捧場的人自然多,大冶縣當過一鄉糧長以上的鄉紳,也都在其列。

只不過其中大多數,都沒資格進內院、跟道台大人坐一屋。只有沈樹人傳喚,才有資格進來。

所以當下沈樹人也不跟他們客氣,讓自己的親隨給這些頭面鄉紳都發了紙筆,然後問了幾個問題,讓他們把各鄉的田地情況梗概、哪些地方適合推廣新作物、原先的農作物收成播種季節節奏,全部寫下來,不用太詳細。

一個個問太費時間了,還容易給人根據前人回答調整掩飾的機會,直接突擊考驗寫下來最方便。

眾人也沒想到道台大人會突然一改之前的奢靡和稀泥狀態,來這麽一個下馬威把劉知縣等人繞開,只好紛紛照辦。

不一會兒,沈樹人非常勤政地一個個看過來,發現其中還確實有一些比較實事求是的。

表現最好的一個,甚至還寫了一些結合實際情況的勸農建議,誠懇地說:武昌府氣候暖濕,又少山地,大冶縣除鐵山周邊,其余各鄉大部分地區不適合種植玉米。

還分析了玉米的生長周期,認為玉米生長所需時間略顯尷尬,從前兩年在黃州等地聽到的經驗,玉米普遍要長四到五個月,跟晚稻相當,比早稻長一個多月。

但玉米的下種時間卻要比晚稻早,最晚四月份就必須下種,所以跟南方的水稻種植區並不契合。如果種了玉米,早晚兩季水稻都種不了了,只能在開春後種一季兩個月之內就能收獲的速生蔬菜。玉米產量雖高,一下子取代兩季水稻,最後也沒多賺多少產量。

倒是在北方,秋收之後能種植小麥,冬小麥是越冬生長的,占用的春夏生長期較短。開春後三四月份就可以作為夏糧收割了、然後接上種玉米,可以做到初夏玉米和冬小麥一年兩季。

那鄉紳最後的結論,就是懇請沈樹人越往南方水鄉,就該考慮實際情況,別強行推廣種植太多玉米,倒是山區土地可以繼續推廣土豆,作為補充。

沈樹人看完之後,倒也沒立刻表態,還準備嚇一下周邊的人。

畢竟這些鄉紳才剛進來,之前也沒機會跟內堂的劉知縣等人串供,並不知道自己對農政的態度。

沈樹人便說:“這份答卷是誰寫的?玉米比稻麥高產,本官推廣也是為了利國利民!居然有人反對多種玉米?”

眾人都有些噤若寒蟬,面面相覷,最後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起身答道:“學生並不敢反對道台大人善政,只是實話實說。

玉米雖好,卻跟南方的其他作物季節銜接不好,要推廣,也得細細算總賬,否則縱然有所增產,也不如百姓借貸種子後、憑空多繳兩成收成的利息,來得沉重。

如果為了追求多收利息,一味多放種貸,那與前朝呂惠卿歪曲王安石青苗法本意,又有何異?”

旁邊一堆鄉紳、小吏,聽了都不由為此人捏了一把冷汗,但更多是幸災樂禍,似乎這廝本來就不合群。

還有人見他只講道理、沒有自報家門,就幫著他報:“道台大人,千萬別跟這書呆子一般見識,他叫宋明德,祖籍南昌,十幾年前才搬來的,與咱本地人一直格格不入。”

沈樹人假裝表情抽搐了幾下,似乎是被拂了面子而惱怒,隨後才恢復如常,問那宋明德:“你還是個外地人?當初怎麽來的武昌府?”

宋明德如實陳述:“天啟年間,武昌府擴產大冶鐵山,官府重金尋覓懂得點堪輿地理、探礦打井的人。

我雖是讀書人,中了秀才後便無心聖人之學,跟著族中長輩學些雜學。來大冶後,十幾年間,靠著給官府做事,漸漸攢下家業,也當過數鄉糧長。”

沈樹人點點頭,出人意料地說:“你能面刺本官之過,指出玉米與南方水田的兩季月令不合,倒也算實事求是。那本官就給你個機會。今年這大冶縣的玉米、土豆種子放貸、秋收後收貸,就由你家負責。

各鄉會上報借貸多少,你先去統計,本官自會讓人盯著你的,別想偷奸耍滑!否則秋收之後,本官自會清算,明年也別想了。”

沈樹人也不會傻到因為對方一時面試表現好,就徹底相信對方。該有的後續核查監督還得有。

旁邊一些豪紳和官員小吏見狀,也是覺得頗為不合常理,知縣劉民生嘴唇都扇動了幾下,只是沒發出聲音。

但他的表情動靜落在沈樹人眼裏,沈樹人扭過頭去,很和善地詢問道:“怎麽?本官的想法,劉知縣有什麽意見?”

劉民生連忙擺手:“沒意見沒意見!大人誤會了!”

嘴裏這麽說,心中卻是有些憂慮的。這沈樹人雖然掛著道台和僉都禦史頭銜,可理論上對武昌府、漢陽府的民政沒那麽大的權力,不可能隨便任命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