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2頁)

當然,為了給楊嗣昌留夠面子,沈樹人從頭到尾沒有說“我希望哪個人具體安排到哪個位置上”,他只是把名單、履歷都介紹了一遍,說了自己希望填補的空缺的級別。

至於同一級別裏,具體用誰做哪個官,全看楊閣老建議!

換言之,楊嗣昌可以決定究竟是讓方以智當襄陽知府,還是武昌知府,甚至漢陽知府。沈樹人只要這幾個人當知府,具體誰知哪個府,沈樹人充分尊重他。

好在楊嗣昌也不覺得過分,只是公允地審視了一番沈樹人的名單,公事公辦地說:“這葛世振畢竟是傳臚,還廝混過庶吉士,升快一點情有可原。

方以智跟你一樣,只是二甲最後幾名,你卻有那麽多功勞傍身,他有什麽?若想當襄陽或武昌知府,只能指望在下半年再立點功勞——

革左五營,如今已滅其三。最西邊、也最強的馬守應,投靠了李自成。最東邊、實力也較弱的藺養成,如今還在黃州和安、廬之間山區盤踞。

要是能在下半年,把藺養成徹底摟草打兔子解決了,期間讓方以智再立點功,你這任命倒是能實現。還有,你不是想提攜張煌言、鄭成功麽,如果能在對付藺養成的過程中,也讓他們沾點功勞,這幾個任命都能實現。”

沈樹人目的達成,也就恭敬道謝:

“既如此,學生便去安排。今年連番大戰,是該歇歇了,張獻忠被我們殲滅了幾支偷襲的死士,加上閣老您部署的‘十面網’、針對張獻忠的部分也沒被突破。他應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突襲了。

我想,今年下半年應該軍事上能稍微緩口氣。咱加緊在湖廣恢復民生、廣種玉米土豆,推廣速生雞、魚、豬種,並且養兵開支盡量靠厘金商稅解決,緩解農民負擔。

再把那些被張獻忠襲殺的藩王、權貴的土地,以低租給貧農耕種,相信能讓襄陽、武昌等地民心也快速恢復。”

如今已經七月底八月初了,等沈樹人收拾好局面,今年肯定是沒糧食可種了。最多靠近偏北一點的地方,可以種點冬小麥,另外就是種一些生長期短的蔬菜,勉強支撐一下。

明末的災害絕收主要還是北方比較嚴重,兩湖地區勉強還能自給自足。這次張獻忠殺了不少藩王和權貴,倒也騰出一些無主之地,給貧農減租之後,情況應該會好不少。

明朝的藩王占據的王室田莊面積都很誇張,比如之前在洛陽被李自成殺了的福王,在萬歷末年就藩時,就被萬歷皇帝賞賜了四萬頃田地,也就是四百萬畝。

基本上把小半個洛陽盆地的良田都占了,後來天啟、崇禎這些年,福王還有進一步貪財聚斂、兼並土地,最後被殺前具體有多少,實在是難以統計。但說他占了洛陽盆地一半以上田地多半是不冤的。

其他藩王的土地沒福王那麽誇張,但幾千頃還是有的。這次被張獻忠殺了的那批人,加起來至少制造了數百萬畝的無主之地,著實減輕了沈樹人的統治負擔。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沈樹人今年打了那麽久仗,整整四個月都在為軍事奔忙,眼看快到秋收,也該歇一歇,好好處理內政種田了。

……

跟楊嗣昌要官、要權談妥後,沈樹人也該再次離開南陽,正式回自己的地盤享受勝利果實了。

襄陽府已經被接收了,但還有武昌府、漢陽府這些地盤也該歸他,可他至今為止都沒空,一次都沒去過呢。

不過,就在他即將開拔、南下回返這天上午,沈樹人的手下也還在做著最後的收拾行裝,忽然城外來了一支龐大的軍隊,楊嗣昌並沒有讓大軍入城駐紮,因為住不下,就讓在城外紮營。

沈樹人及其心腹侍衛軍官也都難免好奇,到城頭上瞭望,原來竟是左良玉的旗號——之前福王被殺、洛陽淪陷一案,皇帝的處置意見最終還是得到了執行。

被罰去了平賊將軍頭銜、勒令移鎮南陽的左良玉,最後還是沒敢直接公然造反,選擇了認這個栽,拋棄了在武昌、漢陽的地盤人口,還有地方衛所兵力。只帶著他的嫡系部隊,以及一切可以轉移的動產,北上來南陽,從此負責堵截李自成南下。

仇人見面,自然是分外眼紅。好歹沈樹人也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才不會刻意去當面刺激左良玉呢。

否則萬一左良玉情緒不穩定,拼著變成反賊、也要暴起報仇,沈樹人不是虧死了。這種兵痞出身的人,沖動不計後果的可能性,可比沈樹人這種秀才出身的斯文人要高得多了。

既然陷害成功了,悶聲發大財就好,何必小人得志地當面裝逼打臉挑釁呢。

最多回頭好好收拾一下李香君,算是為陷害左良玉的事兒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