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奮勇爭先(第2/2頁)

李成棟歷史上劣跡太多,沈樹人肯定不可能去拉攏,金聲桓卻還算可以挽救。

最主要的是他很快就發現:沈樹人跟如今其他所有見過的文官都不一樣,沈樹人是真心覺得文武平等,這就讓他生出知遇之感。

這種跟武將說話時,言行舉止裏透出來的、來自於現代人的文武平等想法,任何一個明朝文官都是裝不出來的。

讀了一輩子四書五經、走科舉之路的人,早就被崇文抑武洗腦洗到深入骨髓了。沈樹人這種穿越者才有的平和心態,反而成了他拉攏憤懣於此的武將的一個“精神外掛”。

……

金聲桓正和同僚們互相洗腦、漸漸有被同化的趨勢。按照沈樹人的計劃,他遠道而來,也得歇息休整一日,回復一下狀態,再投入戰鬥。

另一邊,可巧當天傍晚,流賊大營方向,也又有一條好消息傳來了。

沈樹人大致聽取了一下後,也是頗為振奮,立刻召集全部將領討論。

眾將一進大帳,就看到兵備大人面露喜色,不由都有些期待。

沈樹人也沒讓他們猜啞謎,得意地宣布:“剛才楊都司的斥候值夜,又抓獲了一批來投的流賊將士,居然足足有兩三千人!

這些據說都是賀錦的嫡系故舊,本官已經盤問過他們了,他們說昨天一早,賀一龍便在軍中宣布了賀錦的死訊!還栽贓到我們頭上,說是那日被閻知縣用計地雷炸傷後,終於不治而亡!

但賀錦身邊親衛,卻多有失蹤的,營中便有流言是賀一龍謀害同僚,兼並其部眾!一些賀錦心腹人人自危,只好率部來降!流賊內訌至此,這是天佑我大明破之!”

“什麽?我們還沒動手,賀錦居然死了!”

“天佑大明啊!賊軍如此內訌,我軍卻還有援軍,還有夾擊,流賊雖多不足慮矣!”

眾將一時驚喜莫名,士氣愈發振奮。

最初的狂喜過後,大家又很快合計起敵我實力形勢。

因為有了兩三千內訌逃亡的士兵來投,如今賀一龍那邊的軍情內幕,對官軍而言也等於是徹底透明了,比開了透視掛還透明。

賀一龍還有多少人、多少傷員、後勤物資情況,沈樹人都可以很快梳理出來。

眾將立刻分頭加緊拷問,不一會兒就了解到:

流賊方面的軍糧,至少還能吃個把月,但是因為要撤退,沒法把所有物資都帶走,最近也就不會再在隨州亂劫掠,反正搶了也拿不動。

正常情況下,流賊如果是分上十天八天、一批批緩緩行軍,那是有可能跟來的時候那樣,把大部分物資都押運通過桐柏山山區的。

可現在不是要趕時間麽,那就只能少帶一點東西了。

而且根據最新得到的流賊消息,信陽府那邊,劉國能似乎也無力攻堅,所以並沒有選擇直接圍攻信陽縣城。

而是試探性攻打了一下之後,就掉頭選擇了堵口,已經有搶占信陽道北口桐柏關的趨勢——

這裏必須提一句地理,桐柏關是信陽-隨州通道上的一個缺口,就位於涢水河谷的最北端。是從安陸縣、隨州縣一路往北沿著涢水河谷行軍、翻越桐柏山進入河南境內的必經之路。

歷史上從河南信陽迂回進攻湖北隨州,都是走這條路的,這條山道上,還爆發過《孫子兵法》的主要素材之戰:

兩千年前,孫武帶領吳軍伐楚時,就是先從吳地走淮河水運到信陽(當時航行技術比較差,淮河比長江好走),然後從信陽走桐柏關入涢水、再到隨國故地,跟楚軍打了“柏舉之戰”。

孫武這輩子寫兵法很牛逼,但實戰也就那麽幾場,可以說柏舉之戰就為《孫子兵法》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實戰素材。

包括孫子寫糧草籌措之難、“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這些數據,實際上經過後人考證,也都是按照柏舉之戰的後勤損耗來算的。

因為要翻越大別山、桐柏山運糧,損耗才那麽大,前線吃一鐘,等於後方運二十鐘,要是換個別的戰場,根本不可能損耗那麽大。

這樣一條能催生出《孫子兵法》的險路,如今北側的口子卻有被劉國能埋伏堵住的危險,賀一龍怎能不急?現在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時候。

贏了就能海闊憑魚躍,兼並了賀錦的人馬到河南平原上隨便亂搶。

輸了,那就是前有劉國能堵截、後有沈樹人追擊,被堵在這條桐柏山道裏。

贏者通吃,輸了一無所有!

沈樹人結合情報,把這個情況分析明白後,眾將求戰意志愈發爆棚,剛來的金聲桓也是擔心沒有表現機會,主動請戰:

“兵備大人!明日請恩準末將為前部先鋒!當先追擊賀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