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3頁)

諸如此類一共鼓搗了三五種小工具,具體細節無須贅述,反正都是後世抖音上隨便一刷就能看到的簡單貨。

這些東西,還是在短短十幾天之內,在沈樹人親自去各縣勸農的過程中,想到啥就弄啥,效率堪稱神速,把跟隨他視察的文官、小吏都驚呆了,各鄉的鄉老士紳也都瞠目結舌,從沒見過一個兩榜進士文官能對農業生產提出那麽多切實有用的工具改良。

戶房的小吏算了一下,府台大人這一系列操作,起碼能讓農民們在收割環節節省兩三成的工作量,下種環節也能省很多力。雖然沒法提高產量,卻能讓單位數量勞動力多種一兩成面積的土地。

這不說是神農之功,至少也是個德政了。

……

一個月的巡視勸農整頓,時間很快來到三月底。

春天種下的玉米長勢正喜人,去年冬天沈樹人離開之前種下的土豆,卻已到了收獲的季節。

土豆的種植一年可以有兩季,三月過半後開始搶收,到四月初夏就要種下第二季。

土豆的繁殖速率和種收比都高於玉米,所以隨著這一季土豆的收獲,新得到的產量已經足夠覆蓋黃州全境適合種土豆的土地都種上了,甚至還能多出一半多。

新農作物的種子繁殖都是幾何級數的,每一季就翻至少十幾倍,去年冬天時土豆只夠種兩個縣,現在可不得擴充到兩三個府了。

種子足夠之後,沈樹人終於開了禁令。

一改此前“玉米和土豆的收成都必須全部留種,只能測試性地吃極少部分”的政策。改為“允許拿出兩成左右的土豆收成,直接供百姓食用”。

禁令一開,黃州貧民們總算有機會嘗到這種他們已經種了一年多的農產品,不至於幹瞪眼只給看不給吃。

與此同時,沈樹人又核查了一下他組織的那些動物產品的繁衍效果,發現印度大胸雞(白羽雞的父系)、羅非魚、巴沙魚產業也都繁育得很不錯了,到了可以批量出欄供大家吃的程度。

這些繁殖周期快、三四個月就能繁殖一代的新物種,這次也都進了解禁名單。

與此同時,說句題外話,其實早在三月初時,沈樹人的“牲畜新產品育種”計劃,又增添了一大支柱——

當時鄭成功剛來黃州不久,鄭家對於沈樹人肯照顧他們大公子,也是非常感恩的。沈樹人將近兩年前就跟鄭成功交過底,要弄很多海外優良物種。如今經過兩年的尋找,鄭家又弄回來一款重磅產品:與後世英國與東南亞豬種雜交產生的大約克白豬差不多的肉豬。

鄭家這次倒不是從英國弄來的,但也算是費盡周折,估計是重金跟西洋商人們下單,西洋商人們這次來華貿易時想盡辦法搜羅到的,可能是在中東或者東地中海沿岸偶然雜交原產出來的吧。

總而言之,在沈樹人的指導思路下,一種勉強比黑豬長得快、產肉多的大白豬,算是從此引入華夏了。具體後續繁育,肯定還得慢慢做實驗、雜交進行基因選擇,說不定能得到更好的改良品種。

……

一個多月的繁忙勸農後,四月初,整個黃州都進入了一片豐收後的喜悅、以及耕種第二季土豆的忙碌之中。

百姓們難得在這持續了十幾年的大災之年後,過上了人人勉強能吃上飽飯,自耕農們還能偶爾吃上幾尾羅非魚的程度。

雖然這樣的世外樂土景象,只在黃州這一府範圍內實現了,只在這片大別山深處的根據地中才能看到。

豐收的同時,沈樹人也等到了兩條好消息:三月下旬時,朝廷終於來了使者,宣布了一些消息。

首先,是告訴湖廣當地官員,朝廷正式通過了戶部承運司郎中沈廷揚上奏的“請開南方賊情三省厘金試點”的折子,即日起,在湖廣、南直隸、福建開征厘金,收到的銀子由地方自行支配。

朝廷不會拿這個銀子,但厘金開征後,朝廷給這三個省的剿賊軍隊的軍餉下發也會減少,朝廷好把省下來的銀子用到別處堵窟窿。

等於是湖廣地區剿賊軍隊的軍餉,有相當一部分要靠湖廣的厘金來自籌,南直隸那邊也是一樣。

沈樹人運作苦等數月的厘金,總算是最後一只靴子落了地。

與此同時,朝廷給沈樹人的敕命裏,還敘了他的前功,並且表彰他對厘金政策的完善,也頗有建言之功,數功並商,正式給他湖北兵備僉事的頭銜。

聽到這句旨意時,沈樹人內心也是覺得有點諷刺,他原本以為自己還能更早一個多月就拿到升兵備僉事的任命。

鬧了半天,原來崇禎是擔心後續做了更多事兒賞無可賞,所以壓了一下節奏,等這次厘金試點正式宣布後,才一次性給他升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