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小宛紡紗機

元宵節當天,送走全部訪客之後,沈家人總算能分出些時間,跟自己的家人做些辭行。

沈樹人也把在蘇州的最後一個晚上,用來陪伴即將別離的董小宛,完全不帶男女之情的那種,純粹的親情。

陳圓圓也沒來糾纏他,反正陳圓圓要跟著走,來日方長。

此前,沈樹人也有七八日沒怎麽見到董小宛了,一方面是她要養胎,另一方面,也是從年初五之後,董小宛就請求回昆山祖宅散散心,一個人住著靜養,元宵前一天才回太倉。

董小宛畢竟為沈家的生意做了不少貢獻,當初跟方以智一起發明了飛梭織機,哪怕原本是破產被沈樹人買回來的,沈家人如今也早不拿她當丫鬟看待了。

所以昆山的董家繡莊,在中間改掛了一年多沈家的招牌後,如今又換了回去,也算是給董小宛留點念想,給她亡故的父母留點面子。她要故地重遊懷舊,沈家人也都由著她。

此時此刻,坐在書房裏,打開窗戶倚靠在書桌上、賞著元宵月色。沈樹人絲毫不帶欲望地靜心摟著董小宛,讓妹子靜靜坐在他懷中,應景地吟誦幾句“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

一年過去了,還能繼續人約黃昏後,花好月圓,夫復何求。

“明天我就帶圓圓走了,記得去年也是元宵節次日啟程的,這一年,你就要自己照顧自己,真是苦了你了。有什麽難處就跟母親說,別見外。”

沈樹人溫存地安慰,也感慨自己為了這個家,實在是勞碌命。

他其實也不算什麽權欲爆棚的人,能有一輩子安享富貴的日子過,為什麽不過呢。

但他不動手的話,沈家全族原本的命運,就是1647年就要被多爾袞滅族了,距今只剩六年,這都是韃子不給他安穩日子過,是韃子逼他的。

“奴家有什麽苦的,能為公子首先懷下這一胎,是奴家多少輩子修來的福分。公子是人中龍鳳,能文能武,功勛卓著,英才蓋世,將來必然位極人臣,將來不知道有多少女人要羨慕奴家呢。”

董小宛倒也很有自知之明,靠在他懷裏很是安心。

兩人靜靜坐了許久,什麽都沒說,就這麽感受彼此的心意。沈樹人閑來無事,隨手在董小宛書桌上翻了幾下,忽然看到幾張圖紙,便有些好奇。

“這又是在畫些什麽?回昆山這些天,沒有好好養著麽?這一年裏可別做事了。”沈樹人一邊看一邊問,似乎也認出了幾分,又試探著說,

“這個……好像又是一種跟紡織有關的機器吧,還沒畫完,倒是看不出來。”

董小宛換了個姿勢,讓自己在公子懷裏坐得更舒服,言笑晏晏地解釋:

“養胎也不能什麽都不做吧,我每天看書寫畫不超過一個半時辰,就當散散心嘛。再說了,別的事兒已經全不讓我做了,這點事好歹是我家的老本行,從小的興趣,不費神的。

我是在想,能不能做出一些紡紗也更快的機器。前年聽公子您點撥,讓人撥雲見日,忽然發現工巧之術,竟能讓天下織女省力那麽多。

初六回昆山之後,我也出去走動了幾次,還順便去自家的織坊裏看了看,問了那邊的女坊主。得知如今棉紗的價錢都比兩年前漲了兩三成了,繅好的生絲也漲了一成。

都說是飛梭織機多了之後,蘇松工坊織布快了兩三倍,結果棉紗生絲就不夠用了,上一環的原材料都漲了。

反而最近蠶桑產量倒是不低,公子這一年半搞桑基魚塘,聽說本地桑園出蠶繭也多了幾成,繅絲的人家進蠶繭比往常還略便宜,出生絲卻更貴,利都堆在紡紗繅絲上了。

我就琢磨著,要是再把這一環的機器也鼓搗一下,可不是好事一件。去年做飛梭織機時,看了《天工開物》,記得上面也有談紡紗繅絲,就先借鑒著復原一下。”

董小宛這番話,倒也暗合經濟發展的邏輯——

歷史上,陰國工業歌命之前,確實是1733年時,由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隨後三十年裏織布成本下降、棉紗需求大漲,棉紗價格漲了兩三倍。

在成本倒閉之下,哈格裏夫斯才在1764年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歷史上西方從織布自動化傳導到紡紗自動化,花了三十年整。但那是因為約翰凱伊只是個鐘表匠,他發明出飛梭後並沒有足夠的資本去快速擴大生產投資,當時也沒太多融資渠道。

蘇州這邊如今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發明飛梭織機的沈家,本就是蘇州首富,是大明紡織業的樞紐所在。再聯合上松江徐閣老家,一個絲綢巨頭一個棉布巨頭,全力投資推廣新機器,這不才短短兩年,已經讓蘇松織布市場感受到了上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

不說兩年走完歷史上西方三十年的路吧,但至少也相當於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