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3頁)

沈廷揚狠狠揚眉吐氣了一把,從此之後,再也沒人質疑他們家“不就是有幾個臭錢,連做官都全靠買”。

慶賀期間,沈樹人的故友顧炎武也上門道喜,沈廷揚知道顧炎武的學問名聲,非常客氣地接待了。顧炎武也拿出沈樹人給他的信,上面是請他去京城當幕僚。

沈廷揚看後,立刻非常重視,表示他近日也要進京,會安排最好的快船跟顧炎武一道啟程。

雖然兒子中了進士,沈廷揚對其學問斤兩還是了解的,並不敢飄。兒子請顧炎武,肯定是知道翰林院修撰不好當,需要找個筆頭當槍手。

沈廷揚自己請師爺就很舍得下血本,當下直接給顧炎武開了每月三百兩銀子的高薪,年節還有好處,業績好了還單給潤筆。

一番張羅後,就啟航北上了。

……

沈樹人在京城,這些日子也沒閑著。

他一方面日夜整理準備寫的那些政治哲學文章大綱,以便顧炎武到京後,可以立刻上手。

另一方面,每日去翰林院點卯,熟悉環境,做些日常工作,順便利用職權查詢一下古籍、了解當時其他“政治哲學學術權威”的思想傾向。

順便再應付一下崇禎隔三岔五的召見,對答關於漕運改革的弊端質疑。

一個月的時間倏忽而過,沈樹人可以明顯感受到來自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自從他進了翰林院之後,魏藻德、高爾儼等人對他冷嘲熱諷,

話裏話外無非是“一個二甲末位都能當修撰,連庶吉士都不配”。

漕運總督朱大典下屬的官員,近日對漕運改海弊端、假賬的質疑也越來越多,需要見招拆招。

這天,已是四月十二,也是沈廷揚和顧炎武抵京的日子。沈家的快馬信使,在老爺到天津的時候,就下船飛馬報訊,好讓少爺提前一天得到消息。

沈樹人也早早做了準備,特地請了一天假期,備了車馬,出京城東南六十裏,到通州迎接。

父子見面,繁文縟節還是少不了,不過沈廷揚一把拉住兒子,讓他免禮。

沈樹人再跟顧炎武見禮:“顧兄,小弟知你耿介,但是翰林院的差事,小弟力有不逮,只好煩勞你入此俗場了。”

顧炎武也是一臉正氣:“你我知己,說這些作甚,我是聽說你對陛下犯顏直諫、不肯迎合陛下好大喜功,敬你人品,才幫你做事。”

“了解,顧兄人品,小弟豈能不知。”沈樹人並不擺有錢人的臭架子。他知道顧炎武家也算昆山小富之家,日常並不差錢花。

區區每月三百兩,怎麽可能靠買贏得大賢——當初包陳圓圓唱曲,都要三百兩一個月呢。

幾人分乘馬車回京,沈樹人一路上就交代顧炎武一番,如此如此,讓他可以盡快開工。

……

回到京城後,沈廷揚也沒能歇息多久。

僅僅花了一兩天調養適應水土,四月十五朝議之日,他就跟著上朝面君。大朝會上不便詳談細政,崇禎就留他在宮中賜宴,午後再奏對述職。

沈樹人原本不需要列席,他已經不再是河道錢糧官。

不過翰林修撰也可以被調到皇帝身邊、隨時聽知制誥,崇禎考慮到這差事他們父子都有經手,了解情況,就留了沈樹人聽用。

說白了,就是一會兒他父親述職完後、皇帝如果需要下什麽旨意,那就由皇帝口述個大概意思,沈樹人起草。

還別說,這事兒對沈樹人頗有挑戰,因為他掛翰林修撰一個月以來,一直都是混日子幹私活為主,還沒給皇帝起草過旨意呢。

好在他對此也有心理準備,提前幾天偷偷惡補了各種範文,還私下請教了顧炎武,一起切磋辭藻。顧炎武都沒見識過的部分,沈樹人就偷偷請教同年的葛世振。

午宴過後,沈廷揚至文華殿面君奏事。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文華殿看到了一個數年沒有見面、但一直給沈家使絆子的重臣——漕運總督朱大典。

朱大典的衙門駐節淮安,路途遙遠,平時很少進京述職。需要先走黃淮之間的運河河段至山東臨清,再從臨清穿黃到通州。

沈廷揚就算這次立了大功,也無非就是做到戶部的郎中,上面還有侍郎、尚書。起碼到了尚書級別,才有可能跟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掰掰腕子。

如今不得不直面朱大典,也是讓沈廷揚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哪怕他確實給朝廷省了錢、賬目很清晰,也依然很緊張。

朱大典敢親自來阻擊,也不知道這些日子搜集了海運派多少黑料,莫非是想在皇帝面前搞“證據偷襲”、一鼓作氣把海運派徹底搞臭?

想到這兒,沈廷揚還沒開口,便先有些怯場了。

沒辦法,該來的總得來,他為這事兒準備了數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