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2/3頁)

而其他幾個,有些就比較務實,讓皇帝有一種道德幻滅感。

看到沈樹人的卷子時,朱由檢又留了個心,忽然想起來,問道:

“這個沈林看著眼熟,是戶部下面革新漕運的吧?朕記得兩個月前就關照戶部推廣試點漕運革新,程國祥怎麽也不上報近況!”

看著看著,朱由檢又讓人去找戶部的人,問些情況,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

……

次日,殿試的正日子。

沈樹人和方以智,一大早跟著另外兩百九十八個同屆生一起,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逐進入宮,來到建極殿。

建極殿便是後來的保和殿,左有文淵閣,右有武英殿,歷來是殿試的考場所在。

大殿裏擺著整整三百張幾案,東西十五列、南北二十行,排得方方正正,很是齊整。桌上一色的文房四寶,也不用考生自備。

崇禎坐在中央禦座上,開考之前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

沈樹人也大膽偷偷觀察了一下,崇禎的形象也挺出乎他意料的,看上去有些皺紋、枯瘦,須發斑駁淩亂,不像是剛要三十歲的人。

很快,崇禎親口公布了考題,沈樹人心中最後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果然考的是如何整頓吏治、以應對內外交訌,防止百官不忠降賊、被建奴流賊裹挾。

沈樹人很清楚,怎樣拍馬屁才能拿高分,但他到了這最後一步,並沒有打算完全按部就班。

因為今天答卷上的觀點,是有可能被載入史書的,他可不希望後人提到時,說他殿試的觀點純粹是幼稚的唱高調、偽君子。

好在他已經為這個答案準備了很久,有多個備胎選項,知道如何折衷才能既不得罪崇禎,又言之有物。

下定決心之後,沈樹人行雲流水,很快就把卷子答完。單論交卷的速度,他絕對是排在前百分之十的。

因為大部分人還沒考完,崇禎對最先交的幾張也能抽空親自閱卷一下、再交給禮部官員。等後面交卷的人多了,皇帝看不過來,基本上就不會看了。

殿試一共考了三個時辰,也不會立刻出結果,理論上還要留出兩天時間閱卷。所以考完後,沈樹人等人就回去了。

但是在這兩天裏,皇帝也可以提前把他覺得還不錯的考生面試策問。

策問的結果,也是有可能影響最終成績的,並不完全靠卷面決定排名。

於是,僅僅第二天,三月初二,在禮部官員連夜粗略閱卷一遍、大致把能進一二甲的六十人名單篩選出來後。崇禎就親自召集這六十人,挑一些問題面試。

至於後面三甲的兩百四十個人,皇帝是沒空問的。說是皇帝親自取,其實禮部官員自行就決定了、走個流程而已。

沈樹人得知自己進了六十人面試範圍後,就知道二甲“進士出身”是有了,不至於淪落到“同進士”。至於“進士及第”,他壓根兒就沒想,也知道自己沒實力。

面試的地點跟前一天的建極殿相距不遠,就在西邊一些的文華殿。

眾人行禮後,崇禎率先問了他最看好的魏藻德:

“如今內外交訌,朝廷百官降賊者甚眾,堅貞為國者日稀,諸卿以為當如何整頓?魏藻德,你先說。”

魏藻德抖擻精神,連忙出列:“陛下,臣以為,文武心志不堅、不能勤於國事,多因朝廷選官注重虛文,不能砥礪仁人節操、恢弘志士之氣。

正所謂知恥近乎勇,可如今朝中風氣,不以貪鄙軟弱為恥。甚至頗有朝廷重臣,覺得應該寬宥各地府縣降賊之人,給他們所謂‘自新’的機會。

殊不知,此惡例一開,雖能挽回一二迷途失足之人,卻也讓天下風氣頹敗,知恥清正之士羞於與之為伍。長此以往,朝廷風氣日下,卻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問其臭。”

沈樹人在旁邊,心中毫不意外,因為他知道,這就是史書上說的、崇禎十三年科舉時,皇帝本人喜歡聽到的政治態度。

果不其然,崇禎立刻大喜,出言褒獎了魏藻德這個“對惡劣官員零容忍”的道德楷模。

旁邊其他準進士聽了皇帝的態度,再被崇禎問到時,很多沒骨頭的也就紛紛附和,變著花兒強調“整肅朝廷風氣”的重要性。

有些激進的考生,唯恐自己的發言不能讓皇帝留下深刻印象,很快就把發言往實證舉措上歪樓了。

說著說著,有幾個考生義正詞嚴地說,應該把目前關在大牢裏的原六省督師熊文燦盡快問斬!

以警戒那些原則性不強、對那些降賊後反正人員心懷期待、指望反賊改過自新的官員!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原則性問題不能含糊!

很快,持這類觀點的準進士,都給崇禎留下了好印象。可惜他們人太多,說辭雷同,不太變得出花來,最後識別度也就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