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3頁)

還找了在安徽桐城做官的表哥張煌言,由沈家出錢、張煌言出面,幫襯著組織民夫改造淝水河畔的合肥碼頭設施。確保糧食到了合肥後,也是這樣直接鏟車托盤式卸貨。

這些木格子托盤的大小和容量,沈樹人也是精心算過的,一盤剛好就是一輛牛車能拖動的重量。

所以卸船的時候,直接連木格子放到牛車上,一抽鞭子就能跑。這思路,也跟“集裝箱船和集裝箱卡車精準對接”差不多了。

用了那麽多現代物流管理優化思路,沈樹人最終算下來,他全程所需的“過江銀”,只要九分銀子就能搞定,還不用做假賬。

往年,明面上收的“過江銀”就達到了一錢三分,而實際上因為明中後期物價上升、工錢上升、攤派超耗,地方上真實征收的過江銀早已達到了四錢銀子。

沈樹人用了別人四分之一的銀子,就把事兒辦了,還白白多運了兩百裏水路的裏程,這活兒不能說辦得不漂亮。

當然了,改造碼頭棧橋、造吊車、造鏟車木格托盤……這些“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沈樹人並沒有算進去。

好在明朝也沒有會計準則,不存在“固定投資的折舊必須攤銷到成本裏”的規定。沈樹人只要說這些東西是沈家的固定資產,不存在“使用貶值”,也沒人能抓他把柄。

看到沈家的船隊押著徐閣老家的糧食、前往合肥,河道衙門的曹振德徹底面如死灰。

他知道,朱總督交給他的差事,已經徹底辦砸了。

“朱兄,你還是自求多福吧,要是被陛下知道,漕運裝卸次數簡化後,能省那麽多銀子。而你卻阻撓漕運改海阻撓了那麽多年,陛下能給你好臉色看麽?”

這麽一想,曹振德倒也不怕了。只要朱大典不再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他也就沒能力報復辦事不力的屬下了。

自己似乎應該及時兩邊下注,修復一下跟沈家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