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3頁)

考察官員人群中,最震驚的莫過於曹振德了。

此刻他已然心下雪亮:難怪最近買菜的仆人天天跟他說魚價下跌,大閘蟹更是比白米都便宜了,原來是增加了新的供給來源。

曹振德如是暗忖,卻不知他這個想法,屬於又中計了。

沈家目前試點的那點面積,根本沒那麽大能量、產量。沈家人最近幾天只是組織籠絡了一批漁民,偷偷給他們補貼,讓他們低價出貨,以壓低行情。

反正魚鮮這種東西保質期短,也不怕別人逢低吸納後囤起來玩對手盤,要暫時壓價肯定是壓得下去的。

說白了,沈樹人這一招,放在後世絕對屬於非法經營,會跟並夕夕的非法補貼一樣遭到反不正當競爭調查的。

但誰讓明朝沒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呢?靠著非法補貼放煙霧彈制造市場恐慌,壓根兒就沒人管。

一連串盤外招下來,再加上張學曾今天的高調宣布,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還以為沈樹人家這項新技術已經偷偷憋了好久的大招、推廣了成千上萬頃了,出貨才會有這麽大威力。

眾豪紳面面相覷,張學曾看說辭有效,連忙趁機加一把火:

“諸位,蘇湖兩地憑空多出那麽多供給,後續糧價肯定不會漲了。各家私庫存糧多的,及時集中完稅,為朝廷省點事,本府自然也不會虧待你們。等糧價回落一些,你們再買點存著,豈不兩全其美?”

很快,就有個別願意妥協的豪紳松口了,反正自己也不虧,就當賣知府和沈家一個人情。

沈樹人原本一直沒機會開口,這時也跳了出來,取得了張學曾的授權後,才宣布了一個要求:

“諸位,大家都是本地人,知根知底的,有些話我就不藏著掖著了。依朝廷成法,各縣鄉糧長交割漕糧、軍糧,本該是在各縣的水次倉口交割。

不過,時移則勢異,當年蘇州本地稻田十余萬頃,糧食都是大家田裏打的,在各縣水次倉口交割,是省了大家的轉運裝卸之勞。

如今蘇州各縣上繳的糧食,說白了都是外地買來的,有的是從太倉劉家港卸貨,有的是從太湖吳江口卸貨,運到各縣水次倉口,負責漕運的衛所運軍收了之後,還要重新裝船集中,或走運河。

今年開始,浙江大旱,走江南河至吳江口的糧船幾乎沒了,都是從浙南走東海而來的大船。咱便都省點事,允許各縣直接到太倉劉家港統一交割,諸位以為如何?”

沈樹人這番話,不搞漕運的人乍一聽容易迷糊,稍微解釋一句就明白了:往年買糧,有大船有小船,大船走沿海,小船是走大運河的江南段。

漕糧北去的時候,也有走長江到揚州,也有走運河到鎮江再渡江的——現在沈樹人讓他們統一一下,也別走運河了,統一走長江,省事,免得大小船換來換去。

沈樹人說完後,各縣豪紳便更加動搖了。集中交付的話,他們也省點事,可以少請一些碼頭工人裝卸,這是雙贏互惠的。

唯獨一旁的曹振德,聽到這兒終於忍不住了。他已經徹底看明白沈樹人的連環招會有什麽下場——朱大典要陷害沈家在運輸成本上做假賬,最大的操作空間就在碼頭裝卸費上!

如果這部分錢被省掉一大半,說不定還真就讓沈樹人僅靠“每石一錢三分”的過江銀,把糧食運到廬州前線了!

那朱總督交給他的陷害沈家任務,可就徹底失敗了啊!

“且慢!沈林,你不過河道衙門一介區區八品典吏,你眼中還有沒有上官、有沒有朝廷法度!自成化以來,朝廷實施長運法,在各縣水次倉口交割便是定律,你竟敢私自妄改?”

沈樹人到了這一步,也不會慣著曹振德。

雖然對方四品他才八品,但他這事兒是為了楊嗣昌的前線軍糧不延誤,他相信只要財務上不造假,這些執行方式上的變通,楊嗣昌一定會幫他兜底的。

而自己也不會在曹振德手下幹多久,到年底把今年的軍糧和漕運差事辦完,他就可以升官走人了。

他便毫不客氣:“屬下不敢目無上官!只是楊閣老在安廬急需軍糧。我建議如此,也是為了加快周轉,軍情如火。

如有請示不周,還請道台見諒!那我現在就請示了,不知道台可肯批準?”

曹振德氣得腦門都要冒煙了,但這時張學曾卻出來打圓場:“曹賢弟,小沈這也是急於求成,為了國事,些許手續不周、失禮之處,你就當給我一個面子。你也不想楊閣老那邊等不及吧。”

曹振德級別不如張學曾,人家還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他也只能無奈隱忍。

張學曾不給對方喘息之機,連忙又續上一套組合招:“那這事兒就這麽說定了,本府也不吝告訴大家,願意早點跟沈典吏合作、早日交割漕糧、軍糧的,還會另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