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3/3頁)

沈樹人心裏清楚,就算他最後瞞天過海、在不刺激鄭家的情況下到了南京,也只是保底完成了楊嗣昌的任務,混個苦勞。

真要超額完成任務,還得讓楊嗣昌意識到“就算沈家的人去了,鄭家依然有可能推諉”。然後再通過沈家的操作,把鄭森也騙到南京,這才算徹底大功告成、給楊嗣昌一個意外之喜。

事情既然都做了,就要徹底做漂亮。

沈廷揚聽了兒子的話,覺得還是有些操切了。

前一步還沒辦妥,就已經要並行操作其他準備工作,不會太冒失麽?

但沈樹人舌顫蓮花地分析:“父親,時間上很緊迫,不能再慢悠悠來了。你想,楊閣老讓南京國子監邀請我等,雖然只是臨時起意。

可今年是三年一比的鄉試之年,南直秀才八月就要到南京準備秋闈考舉人。我剛才查了吏律,國子監監生中的前幾類,是可以比照舉人待遇、參加會試的,但都要求在秋闈之前一個月,截止注籍。

換句話說,今年七月份完成國子監入籍,才能比照今科舉人待遇、參加明年的會試。朝廷要促成鄭森盡快辦理去南京,一個重要的誘餌,就是要他卡在七月完成注籍。

雖然鄭森的學問不可能去參加會試。可一旦錯過這個窗口期,鄭家就可以長期稱病,對外說‘反正已經錯過了三年一輪的機會,不必急於一時’了。

現在已經五月底,七月份就要把事情徹底辦成,還要留出路上耗費的時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這個關鍵點,也是沈樹人上午讀大明律時,才剛想明白的:

歷史上鄭森能拖到崇禎十五年才去南京,說不定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反正錯過了崇禎十二年那一屆‘比照鄉試過關待遇’的機會,那就索性多等三年”。

當然,這只是推理,沒有證據。

沈廷揚聞言,眼神再次一亮,贊許地沉吟道:

“確實……時不我待。唉,早知你如此精於推理人情,就該早些年鍛煉你處理這些官場迎來送往的,這事兒先按你說的辦起來吧。”

沈樹人得到了支持,也算松了口氣,連忙跟父親合計了一下具體操作,然後立刻就開始安排。

只要能促成鄭森盡快來蘇州,這事兒離最終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畢竟歷史上鄭森和鄭芝龍父子,在對待大明朝廷的態度上,是截然不同的。鄭芝龍只想要自己的家族利益,鄭森好歹是真心抗清。

說不定鄭家現在這種暗中算計朝廷的小伎倆,連鄭森自己都不知道,只是他父親在操盤。

鄭家父子內部可能存在的潛在矛盾,也是未來沈樹人操作空間的一部分。誘騙一個叛逆期少年反抗他父親,總比直接對付老奸巨猾的軍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