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九重天格局,小天地

如願得到因果秘法,李敬沒有如何為難般若,帶上葉飄然徑直離開。

現如今以他的實力不要說是對上般若,對上天龍寺整體都是徹頭徹尾的欺負人。

意思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何況這波是大豐收?

遠離天龍寺,李敬恢復原本的面貌轉頭看過葉飄然。

“如果我之前在仙域古籍上了解到的信息沒錯,瑤池應該是在一重天與二重天交界處?”

“是這樣沒錯。”

葉飄然回應,道。

“一重天是神道的地盤,二重天則是道教的地盤。瑤池是走神道修行的路子,但同時又與的道教有著極深的淵源。因而總壇與聖地是建立在一、二重天交界處的昆侖神山,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兩大教派的橋梁。”

“嗯。”

李敬點頭,道。

“去瑤池的事姑且放一放,我們先去地界八重天看看能不能找到燭龍的蹤跡。”

有關上三界的整體布局,李敬在上一個百年研究如何喚醒人族聖人時有借由古籍順帶研究過。

瑤池所在的位置沒錯,想來流傳在仙域有關上三界的古籍還是有一定參考性的。

上三界分有九重天,為天地人三個部分。

神道,天界一重天。

道教,天界二重天。

仙道,天界三重天。

無主,人界四重天。

佛道,人界五重天。

儒道,人界六重天。

魔道,地界七重天。

妖道,地界八重天。

幽冥鬼道,地界九重天。

除卻人界四重天,另外八重天各自有都自己的歸屬。

九重天的劃分並非是以強弱為優先級。

不過按照古籍記載神道與道教的派系在上三界毋庸置疑是九重天的頂流,而非如今仙域的主流修行體系仙道。

這其實沒啥好說的。

仙道是後世演化出來以求長生為主旨的修煉體系,反觀神道修行與道教教派則是貫穿古今神話以移山填海而聞名,兩派自荒古時期就已存在。

別看在仙域神道修行與道教教派疲弱得很,前者甚至難得才能見到一個傳人。

可在上三界這種鬼知道潛藏著多少老不死的地方,兩派修行者雖然基數遠遠不比上仙道這樣的後世熱門流派,但悠長的存在歷史注定了他們的教派中存在諸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存在。

修行者沒有神族那般活得越久越強大的種族天賦。

但活著。

也就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修煉。

設想一下。

一個從歷史發生斷層前的荒古時期活到今天的神道修行,其修為能達到怎樣的地步?

恐怕就算是天資極差。

能活到今天也至少已經打破了境界束縛。

再說到上三界明面上的頂尖強者三神皇五聖帝。

最為頂尖的三神皇歸屬是神道、道教以及同樣自荒古時期以來便已存在的妖道派系。

其余五聖帝,則分別歸屬於是仙道、佛道、儒道、魔道以及鬼道。

神皇的實力,遠超聖帝。

但這並不是說神皇一定是比聖帝活得更久……

事實上。

按照古籍記載。

九重天八大勢力都有推崇自家年輕一輩最傑出的子弟作為神皇或者聖帝的習慣,以凸顯自家的底蘊不俗。

講難聽點就是攀比。

因而通常三神皇五聖帝都是同一時代人,年齡上下不會超過十萬歲。

有人會說十萬歲也已經很了不得。

但到了他們那種層次,十萬歲可不一定能提升一個小境界。

李敬這種掛b屬於特例。

參考柳思思等人就可以明白了。

那幾位,哪個不是天資卓越之輩?

最近這一百年來雖然李敬不在,但鎮源塔始終都在。

鎮源塔中一天頂外界三月,百多年光陰相當於是柳思思等人渡過了近萬年之久。

誠然。

她們這百多年來不見得是沒日沒夜的修煉。

但你得知道。

當初李敬離開時,她們分別已是十三境後期。

嚴格來說她們步入十四境只是突破了一個小境界……

修行無歲月。

這不是隨便說說的。

像小火鳳那是因為有前世的修為沉睡在體內才可以修煉得那麽快,不然哪有那麽簡單?

撇開這些。

李敬估摸著昔日被祖龍強行送來上三界的燭龍是在屬於妖道的地盤地界八重天不會有錯。

燭龍本質上是妖類毋庸置疑。

祖龍昔日將他強行送走也是從哪裏來回哪裏去的原則。

不論燭龍如今到底有沒有在地界八重天,當初他被送回來時肯定是在八重天,姑且過去看看先。

李敬是第二次來上三界。

第一次只在天龍寺“打了個卡”,沒有可用的空間坐標可以撕裂通道,只能按部就班禦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