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小把戲,見笑了???(第3/5頁)

“我看看孩子脈象!”

此時,正是察變關鍵所在,當疾病發生的時候,脈象倒也能發現其中一些關鍵所在。

但是……

當陳南準備下手的時候,李遠帆卻根本松不開手。

他雙手緊緊捂著肚子,根本放松不來,此時……顯然把脈已經不合時宜了。

因為《黃帝內經》有雲:“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血氣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這種時候,把脈寸關尺最為精準。

但是……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呢?

患者根本沒有辦法把脈。

一時間,一家人都慌張了起來。

李建波連忙彎腰,對著兒子說道:“寶貝,你松開手,讓陳主任看看!”

可是……此時的李遠帆腹痛要緊,根本松不開。

這一下子,周圍眾人都有些慌張了。

陶功書等人也是面色凝重起來。

中醫最為關鍵的就是望聞問切。

脈診和望舌最為重要,但是……此時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把脈,該如何是好呢?

如果給他們,他們該怎麽辦?

於涵也是有些面色凝重。

此時此刻,最為考驗一個醫生的水平,他們很想知道,陳南此時該如何是好?

說實話,評選國家重點專科,帶頭人是關鍵。

陳南顯然就是源城市人民醫院中醫科的學術臨床帶頭人,對於陳南的考核,其實同樣至關重要。

一旁的張培元和楊鴻年都有些著急了起來。

這他娘的!

該怎麽辦?

一時間,周圍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陳南身上。

其他人想要幫忙,但卻……也同樣無能為力啊。

他們雖然是考核的,遇到這種情況,也是醫生,職業驅使他們想要幫忙!

這個時候,於涵連忙說道:“陳主任,要不……你先給孩子打一針鎮痛劑?”

“緩解一下疼痛再說?”

馮途點頭,支持說道;“嗯,這種情況下,很難診斷清楚啊。”

但是!

就在眾人同樣束手無策的時候,陳南忽然搖頭說道:“不用!”

說完,他連忙把手放在孩子的脖子處,感受起來!

看見陳南這個動作,一旁的陶功書、馮途、於涵幾人都是臉色一變!

這是……

人迎把脈?!

誰也沒想到,陳南開門見山,第一次見面,就給了所有人一個內心震撼的印象。

一般來說,現在脈診,基本上都在寸口,手腕之上,寸關尺三部。

但是!

以前古人把脈,有人迎氣口把脈一說。

人迎穴,就在喉嚨兩旁。

而氣口,則是在手腕之上的肺經處。

誰也沒想到,陳南竟然沒有去把寸口的脈,而是直奔人迎!

陳南用平指勁,以食指平對頸橫紋有動脈處候之。

食指為天候心肺,中指為人候脾胃,無名指為地候肝腎。

這是人迎把脈最為關鍵所在!

現在,鮮有人把人迎脈象,因為不如手腕精準。

但是,結喉兩旁人迎穴處,為足陽明胃經穴也,用其候上下氣血盈虧。

患者為腹痧,為腸胃疾病,把脈寸口脈反而不準,用人迎穴可精準的判斷其對於人體氣血真實反饋!

而且,於眉作為典型的道醫,也跟陳南講解過這些。

“丹家認為,即結喉兩旁人迎穴處,所謂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所以,陳南選擇的是用做脖頸處的人迎氣口去給李遠帆診斷!

人迎氣口脈,十分難!

能掌握人迎氣口的人,極為少數。

而陳南,偏偏會!

他所獲得的脈診技能,可不僅僅只是手上功夫!

人迎氣口脈,三部卻要候上下左右,講究“四正”。

正常氣口大人迎一倍半。

反之,超過或不及是左右盈虧,表示肝肺不和,因肝氣右出左入,肺之氣脈左出右入。

上下有區別時,為上有余或下不足,或反是,上有余為心肺有余,下不足為肝腎不足,即陰虛火旺之征。

此時,患者病在臟腑,人迎氣口最為合適!

但是,候人迎脈當注意輕取,重取時間不宜過長、用力不宜過猛,免致眩暈厥逆。

時間有限,陳南沒有太多時間和周圍眾人解釋。

他只能盡快搶救患者為先!

此時,陳南清楚的感覺到了患者腹部氣血逆亂,上沖而行,直沖人迎!

這顯然是痧毒入侵胃腸,導致氣血擁堵不散,上沖所知。

而且,常言道,痧有實而無虛辨。

正所謂,人有虛實,如家之有濃薄也,假若賊寇操戈已入於室內矣,而乃以家之資財之薄也,其賊寇可不驅而出之乎!

所以,見家有賊寇,必先驅之為是。人有痧毒,亦無不先驅之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