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盡信書不如無書!(第2/2頁)

但是!

偏偏這種方案,有理有據,言之有理,讓人聽了感覺不由心悅誠服,最起碼也值得深思。

而一旁的何端康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沒錯!

就是陳南說的這樣。

陳南的分析,同樣讓他也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劉泉卻眉心緊皺,想要說話,但是……沒有機會,沉默技能的效果依然沒有過去。

他只感覺自己的血條正在不斷減少。

內心怎一個“草”字了得?!

陳南緩了口氣,繼續說道:

“所以!

我認為,治療之法首須潛陽降逆!

然真陰已傷,倘若不滋填根本,欲潛其陽而陽終不潛,欲降其逆而逆必難降。

所以,單純的滋補,是不可行的。

需要重鎮降逆的同時,進行滋補肝腎。

據於此理,我認為,治療之方當以‘鎮肝熄風湯’最為合宜!”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中醫是什麽?

是辨證論治!

而辨證論治的基礎,是望聞問切的診斷。

顯然,陳南的診斷,和他的病機分析,甚至是診療思路都十分契合。

往往,辯證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細節處,來決定成敗。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開始思考起來。

楊鴻年內心其實已經認可了陳南的想法。

甚至,他腦海深處,都開始滋生一種重新審視自己和陳南關系的沖動。

但是!

劉泉這個時候,直接反駁道:

“我不認可!”

這一次,劉泉也吸取了上次趙建雄被陳南拿捏的教訓,有理有據的說到:

“大量典籍、病案,以及現在腦病領域國醫大師徐愛文先生都認為,腦震蕩、腦挫傷和腦裂傷等均為瘀血證。”

“畢竟,腦挫傷以後,腦組織中有大量的淤血,導致神經水腫壞死。”

“這是符合現代醫學思維的一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

“《黃帝內經》中瘀血學說中同樣也有相關記載,《傷寒雜病論》、宋代《局方》、金代李果《醫學發明》……等都有相關記載。”

“你憑什麽這麽肯定的認為,自己的思路和理論是正確的呢?”

“難道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最夠開宗立派?還是說可以重新修改指南了?”

“你以為中醫,是你一個小大夫可以信口雌黃出來的嗎?還是你覺得你的實力,比起國醫大師都要厲害?”

劉泉這一番話一出口,現場的氣氛再一次凝滯起來。

楊鴻年並沒有阻攔!

反而看向陳南。

所謂的靈感和激情,就是在這樣的思想對撞中出現的火花裏!

所謂的討論,意義就在這裏!

而且,最重要的是……

此時的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辯證了。

而是中醫理念的沖突!

中醫的路,到底應該不應該被西醫牽著?

或者說……中醫的指南,到底應不應該被某些偽專家來帶偏。

對於這樣的場面,楊鴻年一言不發,沉思起來。

而此時。

面對劉泉的進攻,陳南沒有閃,也沒有大意!

他的戰鬥姿態,從一開始,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陳南卻忽然笑了起來:

“看來,劉主任的中醫,沒有學到家啊!”

“中醫是一門靈活的醫學,是一門基於四診合參進行辨證論治的學科!”

“而不是死的辨病論治。”

“難道……中醫最核心的辨證論治,您都忘記了嗎?”

陳南言語十分犀利!

“腦挫傷,就是瘀血證?”

“高血壓,就一定是肝陽上亢?”

“中醫的內核,在於辨證,而非……辨病,什麽時候,腦挫傷也成為了一個中醫證型了,我怎麽沒有聽過?”

“中醫,什麽時候,也能把一種病固定死了?”

“而且!”

“辯證的基礎,在於望聞問切。”

“劉主任,您的診斷都錯了,談何辨證論治?”

“錯了,不丟人!”

“還有,引經據典是好事兒,博學多識是優點。”

“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中醫,不在課本裏,是在實踐中!”

“我覺得,您還是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中醫思維,回去好好的看看教科書《中醫診斷學》吧。”

“學學最基礎的舌脈,也學學最核心的‘辨證論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