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流民(第2/3頁)

兩人正說著,前面傳來一陣騷亂。

馬車停下來,宋玉竹掀開車簾探出頭詢問:“發生什麽事了?”

趙驍騎著馬走到他身邊:“前面出現一大批流民,差不多有三百人。”

宋玉竹扶著他的胳膊跳下馬車。

不遠處,一大群衣衫襤褸的流民聚在前面,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見官兵也沒有避讓的意思,如行屍走肉一般,眼裏沒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停軍!”

士兵們拉住韁繩,停在路中間。

宋玉竹急步向那些流民走去,趙驍連忙下了馬跟著他一起走過去。

走近才發現,人群中居然還有女人懷裏抱著小嬰兒,孩子發出微弱的啼哭聲,母子倆都被凍的渾身青紫。

趙驍不等宋玉竹開口,大喊一聲:“快叫人拿些備用的軍服!”

宋玉竹深吸一口氣,寒冷的空氣充斥著他的胸腔,讓他痛的發顫。

很快有士兵抱來一隊軍服,承天軍冬季的軍服都是夾了棉花的,沉甸甸的保暖性特別好。

趙驍:“去,給這樣女人和小孩分發下去!”

“是!”很快那群流民騷動起來,人群中走出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他身材消瘦,臉上滿是風霜,但腰杆挺的筆直。

他走到宋玉竹和趙驍身前,深深的拜了下去:“下官江余縣縣令李庸,多謝大人贈衣之恩!”說罷從身上的包袱裏拿出自己的官印和文書。

宋玉竹連忙把他扶起:“江余縣?你們是歸哪個州府管治的?”

“歸東州府管治。”

“那為何會離開東州去別的地方?”

男人紅了眼眶,嘴唇顫抖哽咽的說不出話。

宋玉竹連忙安撫道:“別著急慢慢說。”

“哎!”男人重重的嘆口氣道:“我們之前是要去東州避難,可東州城門緊閉根本不讓流民進去。如今東州城外匯集了上萬流民。官府根本不管,那些人餓極了竟……竟開始吃起死人!”他不想自己的民眾成為別人口中的食物,只好帶著他們漫無目的走下去。

李庸擦了把鼻涕繼續道:“我們江余縣受災嚴重,上萬人只活下不足一千,中途病死餓死又不盡其數。最後只剩下我們這些人,我不知道去哪能活命……”

趙驍聽完道:“來人!把輜重車上的糧食分一層給他們!”

士兵們抗著米袋走過來,流民身上背著鍋具,十多袋大米緊著吃應該夠他們行到徐州。

宋玉竹讓宋全拿來紙筆,天氣太冷墨水都凍成了冰,他直接將毛筆含在嘴裏,等化開後在紙上寫了一封引薦信。

“你拿著這封信去徐州,他們定會好好安置你們的!”

男人雙手顫抖著接過信,哽咽道:“下官還不知大人姓甚名誰?”

“他們都叫我竹公子,你也麽叫吧。”

“多謝竹公子!”李庸連忙磕頭謝恩,流民看見有了食物和衣服,臉上也慢慢有了表情。紛紛跪地磕頭,有的人激動的哭泣,有的人開心的手舞足蹈,他們無一不對這個伸出援手的人充滿感激。

安頓完這些人,趙驍見宋玉竹臉色蒼白,連忙拉著他回了馬車。

坐在車上,拿手指輕輕擦去他嘴角的墨跡道:“下次再有這種事你吩咐我就可以,千萬別染了傷寒。”

“好。”宋玉竹沒逞強,他知道自己的身體經不起折騰。

馬車繼續前行,身後的李庸放聲高歌,流民擊掌相送:“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得君相助,米粟飽腹,願君順遂,握粟出蔔。①”

他讀書十七載,考中進士當上縣令,原以為能造福一方百姓,沒想到卻落得這般地步。幸得竹公子出手相救,他們才得以活命!

此恩大於天,他願盡生平所學,為竹公子盡綿薄之力!

宋玉竹聽到他的歌聲,心潮激蕩。心中的目標更加堅定,終有一日,他要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讓他們吃飽穿暖,老有所依幼有所育!

*

大軍三日後趕到了東州城外。

遠遠的就看見蝸居在城外的流民。

他們各個骨瘦如柴,穿著好幾層破爛的衣裳,顏色各異看起來有些滑稽。

這些衣裳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從死去的人身上扒下來的。根本顧不上衣服是否合身,只要能保暖就夠了。

大軍逼近,一些流民嚇得趕緊收拾東西離開,有些人放棄掙紮,目光呆滯的看著他們。

宋玉竹原以為會大戰一場,沒想到東州城門突然打開,先是沖出來一隊人馬,把城外的流民都攆走,然後知府和大司馬並一眾官員親自迎了出來。

楊元震戰敗被俘的消息早就傳到東州,這些官員們也知道承天軍早晚要來,幹脆直接開門相迎。

這些人安逸慣了,根本沒想過要出兵抵抗,況且就算想抵抗也沒有兵馬。城中的兵都被七王帶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