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引誘(第2/2頁)

自她父親死後,段氏主脈就余她們姐弟二人,本來此行來的使者應是從旁系挑一個叔叔,可她自請而來就是為了留在大明皇儲身邊伺候,不求多高的位份,起碼是要能說說話的。

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大明攻入雲南時保佑段氏數百年的尊榮體面,大明非大宋可比,這他們自己再清楚不過了。

“殿下或許不知,外使出發前,那梁王為安撫我段家,以順帝之名下詔曰忠勤懋著,父子秉忠,征討克捷,乃於戎馬倥傯之中,幹戈紛擾之際,不第遠朝且兼平亂,宜示至優之數,以彰匡濟之勲,茲特升寶為武定公,仍總管大理軍民府,其不負初心,永保世爵,以光大爾赤城於無窮”

“梁王想以武定公之位份拉攏段氏共抗大明,吾弟回詩曰烽火狼煙信不符,驪山舉戲是支吾。平章枉喪紅羅帳,員外虛題粉璧圖。鳳別岐山祥兆隱,麟遊郊藪瑞光無。自從界限鴻溝後,成敗興哀不屬吾。”

段羌娜想表達的無非就是他們與梁王勢不兩立的態度,但朱標更清楚,如果在沒有談妥的情況下發兵入雲南,段寶定不會顧念殺父之仇,他們現在怎麽說也是唇亡齒寒的關系。

段羌娜現在也很急切,說了這麽多,大明皇太子依舊是面不改其色,顯然這些都不足以動搖其心意,難道天要亡我段氏?

段羌娜直感心中酸澀,兩行熱淚自流而下,泣聲道:“我臨別時也曾賦詩贈弟曰珊瑚鉤起出深閨,滿目潸然涙濕衣。冰鑒銀台前長大,金枝玉葉下芳菲。鳥飛兎走頻來往,桂秀梅香不暫移。惆悵同胞未忍別,應知恨重點蒼低。”

再一拜之後緩緩起身,素手拉纖衣,眉眼間不復堅毅之色,只剩嬌柔淒婉,潔白細膩的鎖骨以及深邃的溝渠漸顯……

一旁伺候的太監們趕忙垂下頭,劉瑾也是如此,但目光還是緊緊盯著段羌娜的影子,一旦有上前的異動就會立刻拿下,什麽都沒有殿下的安全重要。

宮女們則是用鄙夷的目光死死盯著這所謂的大理公主,不愧是蠻夷小國出身,連我大明尋常人家的好姑娘都比不上,竟這般下作的勾引太子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