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師至

朱標開了個頭,其余人也就自然的參與進來了,畢竟都想再讓太子殿下印象深刻些,讀書人麽,都有平步青雲宰輔天下的理想抱負。

黎耀好奇道:“只是不知那馬生是何許人也,莫不是我等的小師弟?”

黎耀出身寒門,其家顯赫於宋,現在已經衰落了,能拜入宋濂門下已經是拼盡家底最後一搏,其人雖有些浮躁,但學業功課還是不錯的,只是家道敗落消息難免有些閉塞。

陳柏出身名門望族交友廣泛,自然早就打聽好了,瞄了一眼朱標,見太子殿下不準備開口就接話道:“師兄有所不知,那馬生即為東陽馬大同公十八世孫,名為從政字均濟,相傳賦性明敏,立品剛方,現任八品承事郎、東昌棠縣令。”

這些朱標自然早就清楚了,馬從政其實年紀不小了,早已年過三旬,當然這對年過花甲的宋老夫子來說還只是晚輩小生。

不得不說此人運氣極好,就如汪倫一般,可憑一篇詩詞文章名留青史,這是多少士子前仆後繼夢寐以求的美事啊。

不過據朱標了解,此人為官立身還算是清廉正直,只是政務處理的不是太好,縣裏諸事多被縣吏把控,只能說又是個做學問的人才。

朱標準備過段時間將他調到國子監去教書,隨著科舉停罷國子監擴招學員,教諭先生已經不夠用了,本就是有打算從基層調上來一批官員的。

車駕輕微搖晃,渾厚低沉的鼓樂之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不時還有清脆的鞭鳴之聲炸響,隱隱約約還可以聽到遠處的欣然議論之聲,估計許多百姓正在遠處瞧著熱鬧,積攢往後可以吹噓的談資呢。

京城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百姓們也是過的最好的一批,五年辛勤耕耘總是有些成效的,勃勃生機醞釀四散,天下大治之勢有目共睹。

別看如今江南鬧的沸沸揚揚,其實只是書生士子的事情,朝廷肅清貪腐也只是針對官吏士紳階層,對尋常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有也只會是好的方面。

這也是他們父子的底線,怎麽鬧都可以,但不能耽擱天下民生的恢復,不能耽擱國力強盛,否則可就要以皇權掀桌子重新洗牌了,到那時候受損最嚴重的是誰不言而喻。

其實從江南能有如此聲勢也可得知南方恢復的很不錯,能讀書從學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治理天下民生終歸需要有學識有文化的人,這是定律。

唯一需要憂慮的就是北方了,尤其是燕雲十六州那邊的州府,脫離中原太久,胡風盛行學風萎靡頹廢,到如今廟堂之上北方出身的官員都不足三成,這也是老朱要親自北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朝廷前段時間下令施行的南人官北北人官南也是因此,但這不是長久之計,裏面問題矛盾很多,南方官員們也是抱怨不斷,只不過是皇帝以絕對權威暫時壓下去了而已。

鄉黨情節在如今這個時代是很深厚濃郁的,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善,那麽北人往後很難再出頭了,這於朝局很不利,大明是天下人的而不是僅有南方這半壁江山的。

朱標將目光投向眼前的一群人,宋濂門下也幾乎都是南方士子,等老夫子安歇幾日後還是得請他在北方學子中挑選一批收入門下,朱標也好加以培養。

很快儀駕出了城門,一直到城外十裏處的一座迎賢亭,這是工部於洪武元年敕造的,錢唐等人入京面聖前都是在此被禮部官員迎接。

亭閣飛梁跨虬,嘉樹左右並列,林叢怪石,池涵清泉,岸入芳草,垂可釣,舟可泛,雅致清新,士人皆以在此受迎入朝為耀。

兵馬司指揮使張威恭請朱標入亭內歇息,老朱派來的禮部官員也在一旁等候,朱標親迎是為人弟子應有之道,老朱另派官員迎接則是表示對自己這個老臣的尊重恩遇。

宋濂畢竟是在至正二十年就追隨輔佐的從龍老臣,那時候離開國都還有八年,陳友諒張士誠都還尚在且風頭不可一世,那時局之下宋濂投效可帶來了不少可用的人才。

更別提老朱還得感念宋濂教授朱標的恩德,自己多年征戰在外,兒子依舊成長的如此不凡,除了誇贊其天資聰穎之外,也不得不念良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勞苦勞。

不僅是老朱的人,朱標入亭後還看見了坤寧宮的掌事女官正提著兩盒食籃等候,估計裏面是熱騰騰的酒菜了。

朱標不得不說自己娘親心細,老夫子一把年紀,因為魏觀案不得不盡快趕赴京城,車馬勞頓必定心身俱疲,這時候多大的迎接陣仗都不如熱乎的酒菜貼心暖胃啊。

除了他們外,遠處還有一大群士子書生,宋濂文壇泰鬥領袖的名望可不是開玩笑的,不知有多少年輕士子將老夫子奉為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