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回京之路:太原(第2/3頁)

溫潤知道這個上黨縣,是因為彭飛曾經在這裏當過知縣。

“上黨這個地方不錯,地處山西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南緣。東靠壺關縣,西連長子縣,北與潞州接壤,南和高平、陵川縣相鄰。”溫潤給太子殿下講了一下這個縣的歷史,聽得太子殿下目不轉睛:“夏時,縣境謂潞,屬冀州。”

太子殿下立刻就舉起手,這是他們回答問題的前奏,必須舉手,先生才會點名。

“有什麽話要說?”溫潤才說了個開頭,就有了問題?

“冀州,封神演義裏,冀州侯蘇護,他閨女妲己……。”太子殿下調皮了一下,被溫潤在腦袋上敲了一下:“少打岔,以後跟這個地方的官員打交道,多談一談本地的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少說一些朝政的事情,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太子殿下愣了愣:“是因為二皇子嗎?”

二皇子都成了良郡王,他說話就不能無遮無攔了。

“也不是,你漸漸大了,一些事情應該知道避諱,跟文臣們可以這樣,但是跟武將們就不必了。”溫潤笑著道:“他們都是你皇祖父、先帝的老部下,跟他們你可以盡情的撒嬌,甚至跟他們一起吃個飯,你不嬌氣,他們肯定喜歡你。”

太子殿下很優秀,誰能不喜歡啊!

“好的,我知道了。”太子殿下努力的記住先生的話。

溫潤沒教他別的,只跟他談論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並且告訴太子殿下:“早在遠古時期,**始祖炎帝就曾在此”嘗百草、識五谷、教農耕”,開創了農耕文明。殷商時期,古黎國在此建都,子民就是”黎民”,”黎民百姓”一詞就源於此。”

“學生知道了。”太子殿下覺得先生真的是博學多才。

溫潤又告訴了他一個注意事項,那就是晉商。

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山西的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

“我知道,晉商在朝中也很有名,京城裏也有山西會館,那些山西舉子來京城趕考,都住在那裏,供吃供住。”太子殿下竟然知道山西會館呢。

“晉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間的武士貜,武則天之父。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時,木材商人武氏從財力上大力資助,李淵父子就是憑借當時天下最精華的太原軍隊和武氏的財力開始奪取大隋的政權。”溫潤笑著跟他侃大山:“就算是如今,他們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本朝之初,他們還給軍中捐獻過糧餉呢,不然歷代皇帝也不會對他們特別照顧,鹽政上也照顧他們,還準許他們跟關外通商……。”

而在本朝時期,作為晉商的重要分支……潞商,在這裏開創了“萬裏蔭城、日進鬥金”的鐵貨產、供、銷產業的輝煌。

現在各地都有城隍廟,唯有上黨這邊的城隍廟建在城外山上,被稱為“天下都城隍”。

境內還有北魏石窟、五鳳樓、八義窯址、丈八寺塔、正覺寺等人文古跡。潞安鼓書、上黨梆子、幹板秧歌、黎都花燈、黎都旺火等等,說的很多,主要是讓太子殿下跟當地官員,名宿老朽之類的人有個話題可以談。

只要不涉及敏感朝政,太子殿下應當沒有什麽問題。

他們到了上黨縣城,這裏的縣城一般般,看著有點陳舊的城墻,但到底是有歷史的地方,地方還是很有文化底蘊的,他們入住了縣城的驛站。

“這是驛站?”太子殿下看到這樣的驛站,跟縣城差不多大了,裏頭的驛卒百八十個人。

還有不少的幫手,後廚的肉菜堆滿了倉房,大鍋裏都燒好了熱水,給他們一行人洗去仆仆風塵。

“是,這裏是驛站。”到了地方上,這就是上黨縣令的地盤了,他恭敬的站在太子龍駕的下面,說明了一下:“因為是八百裏加急的驛站之一,這裏的驛站比一般的驛站要大很多,也是山西地界上,最大的驛站,同時也是屯兵的落腳地之一。”

所謂的“屯兵”,就是起了戰事的時候,預備和後補的軍卒。

如果這裏是臨時軍營預備點,這麽大倒是能說得過去。

“原來如此。”太子殿下點頭了:“那進去吧!”

說完他就入了車內,外頭太冷了,他不想站在外面,有點傻啊。

“是!”上黨縣令高興地宣布:“起,入驛站。”

於是隊伍緩慢的進入了驛站,驛站早有準備,有條不紊的把人接待了進去,放熱水洗漱,袍角,收拾衛生。

同時,後廚開始生火做飯。

天色已經晚了,點上了燈籠,溫潤他們收拾了一番之後,就到了吃飯的飯廳。

太子殿下跟溫潤、王珺他們是在一個花廳裏吃的晚飯。

這間用飯的花廳很大,坐得下他們,席開三桌,然後流水似的上了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