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繁華的福州港(第2/3頁)

“寧蒗大將軍。”王珺一口就叫破了他的身份。

“王珺大將軍。”這位也一抱拳,叫出來王珺的名字。

他跟王珺的年紀差不多,在軍中來說,的確是青年才俊了,這個年紀當了大將軍的人,可不多見。

他同時也是皇上的心腹之臣。

不是的話,也不可能在這麽遠的距離領軍,領的還是海軍。

“這位是溫雅士。”王珺介紹了一下溫潤。

“聽說過,溫雅士。”他還仔細看了看溫潤,好記住溫潤的樣子:“剛才已經見過太子殿下和老帥了,副帥也見了,一起下去吧,到了這裏就跟到了家一樣。”

溫潤跟著王珺下了船,看著碼頭上的繁華,感嘆了一句:“福州是個好地方啊!”

“當然是個寶地,商業發達呀!”寧蒗大將軍十分自得。

跟太子殿下匯合之後,被寧蒗大將軍領著他們,往海軍大營的方向走:“我們這裏的駐軍五萬,輔軍兩萬,能臨時征調的民壯也能有兩三萬,所以我們這兒,防衛力量還不錯。”

太子殿下看的是溫潤:“先生,這裏是很繁華,可這裏商業碼頭比軍用的還多。”

“這很正常。”溫潤道:“福州歷史悠久,從戰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

他沒說上古時期,也就是石器時代,而是從有記錄開始的時候:“自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晉朝的時候,太守嚴高築子城,鑿西湖、東湖灌溉農田;東晉衣冠士族與百姓南渡,許多姓氏舉族入閩,帶來中原地區各色文化和技術,宋治平二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所以這裏的城池,就叫榕城。而且宋代同樣是商業發達的時代,海商的稅收,支撐了大宋半個國庫!元代太短,沒什麽可說的,前朝你們也知道,七下西洋,還有就是,福州三十六姓開始遷居琉球,而鄭和艦隊選擇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采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前朝嘉靖年間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繼光曾兩度入閩平定倭寇。自前朝晚期起,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國同福州的接觸漸趨頻繁,到了本朝更是開放了。”

“先生講的真好。”太子殿下覺得問對了人。

其實溫潤也只是簡單的說一說福州的歷史,榕城地如其名,郁郁蔥蔥的榕樹,在這個海邊兒城市裏,十分的顯眼,而且榕樹根基龐大,抓地力強,才能扛得住大風吹。

“這是什麽樹?這麽奇怪?”太子殿下第一次看到大的榕樹。

“這就是榕樹,不過是大的榕樹,咱們看的盆景,都是小的。”溫潤比劃了一下:“這個大,所以你沒看出來,而且榕樹有很多作用,可以觀賞,可以綠化道路,尤其是海邊兒,可能防風啦,還有藥用……。”

溫潤跟太子殿下聊了一下,身邊的人都在聽,等到他們上了官道,自然有儀仗在等待他們,上車之前,寧蒗大將軍,敬佩的看著王珺大將軍:“你這位,學問不錯,頭一次聽人將我們福州榕城說的那麽頭頭是道。”

“他很有學問。”王珺笑的很自豪。

“聽說過。”寧蒗大將軍看了看溫潤跟太子殿下的背影:“他這妥妥的是將來的帝師。”

“嗯。”王珺點點頭,就直接上了馬。

馬匹好久沒挨陸地了,還不能馬上就跑,只能慢吞吞的溜達。

剛走了沒多久,前頭就有人攔著路了。

“怎麽回事兒?”溫潤坐在車裏,本來就不太舒服,晃晃悠悠的還沒等適應,就停了馬車。

小豪跑了過來:“老爺,前頭有人攔路。”

溫潤掏了掏耳朵:“小豪你喝多了嗎?還是曬暈了?中暑了?這是太子殿下的龍駕,是欽差大臣的儀仗,還有人敢攔路?”

“的確是有人攔路。”小豪肯定的點點頭。

“難道是來告禦狀?”溫潤想到了一個狗血的可能。

這種攔路喊冤的勢必都是天大的案子,告狀的都是當朝的權貴。

“不是,攔路的是榕城的官員,最高的是總督,那個,您可能認識,他姓彭,叫彭覺,彭飛是他的親弟弟。”小豪提醒他:“這個面子,您不給當地官員,也得給他。”

“嗯?”溫潤一聽就皺眉了:“到底怎麽回事兒?”

“是福州這邊的官員,他們想請太子殿下和您,去榕城那裏下榻。”小豪哭笑不得的道:“這是這裏的文武之爭,寧蒗大將軍,把人帶去了軍中,文官們卻是想把人請進榕城。”

他們在這裏可以看到榕城的城郊,這裏也有不少的榕樹,但是沒有良田,因為這裏還能受到台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