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誤會還是巧合?

溫潤在家盤算了一下春耕的事情,張三哥再次帶人走了,山東和直隸那邊,還得他去看看。

而溫潤今年打算在城外的二十畝地那裏,種上玉米。

其他的地方,也都種玉米。

明年就該大範圍種植了。

後來去東宮給太子殿下授課,隨後皇上找他吃飯,順便說了說玉米的事情。

“明年就能大範圍種植了吧?要不明年春播,就種在禦田裏吧?”皇上有些等不及了。

“行啊,臣明年就給您進獻一袋種子。”溫潤樂呵呵的道:“禦田種玉米。”

皇上大為高興,順便說了說會試的事情。

清明節過後,耕籍田完事了,四月份春播開始,忙碌了一個春天,隨後就是會試這件大事情。

因為天下文人薈萃,不少才子也來了京城,趁著沒會試之前,溫潤帶著一群少年人,去參加了一次文會。

除了東宮的學生,還有趕考別院的學生。

一大群人跟著溫潤,去參加了這次文會。

是在金玉樓舉辦的文會,溫潤地頭熟啊。

到了才知道,好幾個先生,也是帶著學生來的,幾個先生相互也認識,也知道溫潤,因為趕考別院,在京城還有點名氣,畢竟王玨、王瑾那一批,都考中了。

不管是進士還是同進士,反正是考過了。

而且都被朝廷重用……現在一個個不是在軍中,就是在戶部。

沒有一個是候缺的,都被人安排下了,在京中又有大將軍府照拂。

溫潤跟他們相互見禮,並且介紹這些舉子們都是來自趕考別院的學生。

人太多了,太子殿下他們混在舉子裏頭,也沒什麽顯眼的,反倒是有那麽幾名才子,算是個名人了,舉子之中有不少人,有所耳聞。

大家聚在一起,初次相見的舉子們相互見禮,然後跟著各自的師長,一開始有些拘束,但都是年輕人,最年長的也才二十五歲,很年輕啦。

只一會兒的功夫,就都熟悉了,三三兩兩的聊著天。

不知道是誰起的頭兒,說到了宋朝汪洙的《神童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然後不知道怎麽就爭論了起來,太子殿下上去給後頭填了倆字。

久旱逢甘雨……一滴。

他鄉遇故知……債主。

洞房花燭夜……隔壁。

金榜題名時……同名。

然後,一群人憋了半晌,笑聲震天。

別人一打聽,溫雅士的學生,不少人都說:“真是有什麽樣的先生,就有什麽樣的學生。”

溫潤大為得意:“這叫有促狹的先生,就有促狹的學生。”

也有才子畫了一幅《春風帝京圖》,十分出彩,溫潤也覺得不錯。

更有人的字寫的不錯,題字在這幅畫上,用的是漢隸,很有古意。

還有人別出新裁,擊鼓打了一曲《將軍令》,並且提到了當年溫潤跟王珺,在老家的時候,演繹了一曲《將軍令》,那首《男兒當自強》,據說在南邊的軍中,流行到了邊關,十分讓人熱血沸騰。

“當年皇上在江南多艱難?你們是不知道啊!”溫潤一看說到了軍中,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江南的事情了:“吃沒得吃,穿沒得穿,當年元後娘娘還只是一個皇子妃,連個正經的封號都沒有,帶著孩子跟著當時還是三皇子的皇上,為了軍中將士不挨餓,連嫁妝都當出去了,可依然杯水車薪,要不是江南父老知道了此事,自動自發的送了糧食去了軍中,指不定軍中就得斷炊了!”

“這個我也有所記憶,當年我都七八歲,入學了,學堂裏有個同窗家的親戚是開當鋪的,說收了幾件京裏頭來的好玩意兒,後來才知道,那是皇後娘娘的嫁妝裏的物件兒。”另外一個江南來的才子,立刻就站出來作證了。

“要不怎麽說,皇上一登基,就把那些人給打發了,不打發,他們這麽禍害下去,何談江山社稷啊!”

不過還是有人想見識一番溫雅士的才華,起哄的人可不少。

溫潤都被他們說的哭笑不得了:“這麽想我寫詩啊?”

“關鍵是你的詩詞好啊!”一位書院的山長笑著道:“自從你給東宮做了講習,我們就很少聚一聚了,更不給人寫詩了,好的詩詞都不見流傳,所以今天必須要寫一首。”

“其實,自打本朝立國以來,戰事不斷,可沒太大的波瀾,多虧了每一代都有明君賢臣,將士一心,寧願拋頭顱灑熱血,也要捍衛江山完整,所以,這首詩,寫給那些英靈們吧!”

溫潤說了這麽多,氣氛嚴肅了許多,溫潤提筆寫了一首他前世,耳熟能詳的詩句: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