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七月事好多(第2/3頁)

“燒香不在早晚,心誠則靈!”月姑不當一回事兒,老爺不懂女眷這邊的講究,是情有可原的事兒。

因為祭拜雙星者主要是女人,她們把織女當作自己的保護神,老年婦女是為了乞壽,青年婦女是為了乞子和夫愛、婆疼,少女是為了乞巧、乞美、乞求美好婚姻,每人都在念念有詞或心中默念,十分虔誠。

祭神過後,趁著香還沒燒完,兩位嬤嬤將姑娘們都攆去了葡萄架下。

據說到葡萄架下或井邊去“聽天語”,未婚的姑娘們,尤其是小姑娘們,能聽到牛郎織女說悄悄話,有人甚至說在井邊聽到了織女的哭聲。

有的人說,七夕白天很少見到喜鵲,因為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有的人說,七月初八看喜鵲,頭上是禿的,是因為搭橋時被牛郎織女踩的。

有的人甚至在這一天要殺公雞,是怕公雞叫得早,影響了牛郎織女的約會時間。

他們家也宰了公雞的,好多只呢!

溫潤心說怪不得昨天早飯是雞湯面,午飯裏頭有個紅燒雞塊呢。

因為兩位小小姐還小,不可能讓她們靠近井邊,所以她們是在葡萄架下玩了一會兒,說好像是聽見了什麽動靜,但是小孩子麽,說話都不太清楚,無法敘事,故而才有小兒能聽清,大人則不能。

家裏後院昨晚設瓜果酒禪,是用來乞巧、乞富、乞子、乞壽等等,活動不少。

而昨天夜晚,除了人們常站在街市庭院內擡頭尋覓織女、牛郎星外,還要搭建乞巧棚,懸掛牛郎織女像,或者設案焚香祭拜。

供案均設在庭院或花園裏的葡萄架、豆架旁,供案上要陳設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以及其他時令鮮果,北方少水果,就用精雕細刻的工藝瓜果充數。

有些還擺上婦女常用的胭脂、撲粉之類的化妝品,說這是要獻給“織女”用的。

在祭罷雙星後進行,兩位嬤嬤給每人一根針、一根線,讓姑娘們同時穿引,看誰穿的快、誰先把線穿進針孔,就算乞到了靈巧和智慧。

月姑簡直把昨天晚上的所有活動,從頭說到尾,還意猶未盡:“聽說有的廟會,會做一些七巧果子,咱們家也沒人出門去買一點兒回來,明年可不能這樣馬虎了,就算不買,自家做一些也好啊!”

“記住了,明年你記得讓阿珍姨做一些。”溫潤只能這麽說。

於是,月姑滿意了,丟下賬本就揚長而去,昨天的熱鬧過後,那些瓜果啊,點心都要分一分,她可不能落下。

溫潤根本沒看賬本,跟王珺唧唧呱呱了半天,吃了點午飯,就睡午覺了。

炙熱的夏天,每日都挺難熬的,這不,乞巧節過後,就是七月十五了。

七月十五,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

它的另一叫法即“盂蘭盆節”,是佛教的節日。

“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

佛教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脫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老王家也不例外,大將軍府怎麽了?大將軍府也得過中元節啊!

在古代的是到了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起彩燈,還需要準備好祭祀所需的紙質的衣服鞋帽、房子,人偶等等,等到晚上祭祀的時候,一家人就要聚集在一起,然後祭拜祖先,並且把這些準備好的紙錢全部燒掉。

又因為這一天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是節日的關系,中元節這一天是不允許吃葷的,這一天城裏面所有賣肉的商戶都會關門,也不會輕易的殺生,老百姓在這一天都會吃素。

不管佛道都是如此。

然後吃完晚飯以後,老百姓們就會聚集在母親河邊,把自己親手折的彩燈和紙船,在上面點上蠟燭以後放在河水上,任由這些紙船隨著水流慢慢的漂走。

有的人還會把自己的願望寫在紙船上面,然後放走的時候也會默默許願,這樣自己的願望就有可能會成真。

老王家這天就吃素,然後兩個弟弟拖家帶口的回來,全家一起祭祖,然後一起吃飯,兩個孩子胖墩墩的,如今張開了,白白胖胖的那小胳膊跟藕節似的,溫潤特別有經驗的扒拉開孩子胖乎乎的有褶皺的地方看了看:“嗯,多多注意一些,免得孩子這地方褶皺多,被汗漬淹了,可就不好了。”

小孩子皮膚嫩,很容易起濕疹。

王玨笑著告訴他:“每天要看十幾次,都擦一些香粉,淡雅的那種,防止起痱子。”

“那就好,雖然外面熱,但是屋裏陰涼,還是要選一個合適的地方。”溫潤現在看兩個孩子,真的跟看眼珠子似的。

喜歡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