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白雲觀主玉機子(第2/3頁)

這裏也有牛郎織女殿,供奉的就是牛郎織女。

故而在這裏也能祭拜上香,溫潤就選了這個地方,且道觀是宗教性質的地方,男女大防上來說,更能模糊界限。

來上香總不會錯。

“溫雅士,怎麽帶我們來了白雲觀?”眾人都知道白雲觀,京城有名的道觀之一。

“這裏是有牛郎織女殿的地方,明天就是七夕了,提前一天帶你們來上柱香,求一下神仙們,給你們賜福,好運道,將來姻緣美滿。”

一群少年人嘻嘻哈哈。

“其實主要是帶你們來看看風景。”溫潤道:“白雲觀好啊,此地歷史悠久。”

“京城是前朝建立起來的,怎麽就歷史悠久了?最多不超過三百年。”旁邊有路過的幾個讀書人,聽到溫潤這麽說,不由得跟他擡杠上了:“你這麽說,可別誤人子弟。”

說著看了看少年們,尤其是站在中間位置,被人圍得水泄不通、還帶著白紗錐帽的兩位公主,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女眷。

因為是夏天的關系,那青紗薄的很,隱隱約約的能看到姣好的身姿。

溫潤一看這些人是故意引起注意的,還想壓他一頭,不由得笑了:“這有什麽?白雲觀最初並非叫白雲觀,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據載,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觀。觀內至今還有一座漢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據說就是唐代的遺物……。”

一行人一邊說一邊走,每到一處,溫潤都能說出個典故和來歷,甚至引來了白雲觀的咨客道長。

溫潤說了白雲觀的歷史:“……本朝初年,王常月來白雲觀,並公開傳戒,受戒的龍門派弟子得其教法,廣傳於各地道觀。今全真教徒大多數屬龍門派,白雲觀也就被稱為全真道第一叢林。”

這個時候,一行人已經走了一圈兒,白雲觀裏該上香的都上香了,包括王常月道長的遺蛻那裏都上了香。

“先生繆贊了!”這個時候,白雲觀的觀主都出來了。

因為溫潤說的太好了,說的太對了,這些內容,以前只有觀主代代相傳,白雲觀的歷史源遠流長,沒有人知道,它最初是起自唐朝。

誰能知道,擺在玉皇殿中左右兩側的四位天師和二侍童六尊銅像均為明代萬歷年間所鑄造?

誰能知道,清四禦殿中的三清像為明宣德年間塑造?

誰又能知道,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銅鼎爐,為明嘉靖年間鑄造。

香爐造型渾厚,周身雕鑄著精美的雲龍圖案……共有四十三條金龍!

“非也非也!”溫潤搖頭晃腦:“白雲觀當得起這些贊譽。”

白雲觀觀主十分得意:“然也然也!”

倆人瞬間形成了默契,溫潤指著白雲觀山門的石壁道:“神仙本無蹤,只留石猴在觀中。”

眾人一愣,白雲觀觀主卻哈哈大笑:“原來你也不能免俗,想摸猴兒啊!”

“摸猴”是遊人、特別是春節趕廟會之人必不可少的一步。

白雲觀山門石壁上雕刻著流雲、仙鶴、花卉等圖案,其刀法渾厚,造型精美。

中間券門東側浮雕中隱藏著一個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遊人摸得鋥亮。

老北京有這樣的傳說:“神仙本無蹤,只留石猴在觀中”,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來白雲觀的遊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討個吉利。

觀內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誠心尋找,難以見到,故有“三猴不見面”之說。

“大家散開了去找一下,看誰眼神好使,能找到三只小猴子。”溫潤說了這個典故,又朝孩子們道:“限時一刻鐘,快!”

一揮手,孩子們“哇”的一聲,各自散開,跟來的護衛們趕緊跟上。

而那些試圖踩著溫潤引起注意的幾個書生,已經不知所蹤了。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白雲觀觀主是個很有禮貌的道教高人。

大概四十左右的年紀,留著一把到胸前的長胡須,烏發高冠,面容卻十分潔白,看著也挺新嫩,應該是個保養得宜的道士。

據溫潤所知,這位白雲觀觀主玉機子,已經六十高齡了,可看著一點都不像是六十歲的人。

“溫潤,溫如玉。”溫潤報了自己的名字:“我知道您,玉機子觀主。”

“原來是溫雅士啊!”玉機子觀主一拍額頭:“那剛才那幾位……?”

“是太子殿下與兩位公主,和他們的伴讀,女官以及侍衛們。”溫潤小聲的道:“特意領來上香的,別驚動了。”

“要得,要得!”玉機子觀主頓時雙眼放光:“既然來了,中午也到了,不如留下吃頓道家的飯菜?”

“好啊!”溫潤也頓時,兩眼放光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