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北海泛舟啊(第2/3頁)

要麽靠著才華和運氣,要麽就是精研會試。

從主考官到閱卷官員的個人愛好,文辭偏向哪個等等,都要考慮到,他以前是自大了,以為弟弟們能考得很好,結果一個小事兒,就讓弟弟們和學生們的付出,成了東流水。

溫潤從劉奎那裏打聽到,王玨他們落榜,裏頭也有滇南王的手筆。

到底是當異姓王的人,皇帝千防萬防,人家還是在京城有了一點勢力,連科舉都能插手,也不知道是怎麽辦到的,可是一想到,滇南王連鹽政都插手了,還怕少得了科舉嗎?

真是神通廣大啊!

“那就不帶他們了。”此事只能這麽辦。

溫潤請兩個人來,也不是沒事情的,他讓人給倆人做了一身新的衣服,跟他的新衣服一樣,三個人去,衣服上的花紋是歲寒三友,有點兄弟裝的意思。

顏色一樣,就是繡花不一樣,倒是挺有趣的,兩個弟弟看了眼饞,但是沒說要,也沒說非得跟著去,哥夫不帶他們,自然有哥夫的理由。

到了那一日,溫潤三人是坐著馬車去的,京城大,路太遠,轎子就沒坐,人力短途可以,長途非得坐車才行。

一大早起來就洗漱,昨晚許攸跟呂松都是在他們家過得夜,吃過了早飯,漱口之後又喝了一碗參湯提神。

然後換了衣服,外面打理好了,就上了馬車往北去。

一路上走的都是一些幹凈整潔的街道,趕車的車老板子是京城人士,被大將軍府高薪聘來做了車夫的把頭,為的是讓家裏的車夫能盡快的熟悉京城的道路,但是估計沒個十年八年的是熟悉不了嘍!

不過車老板子的身份很簡單,就是京畿大營出來的殘疾兵卒,有一條腿兒不太受使喚了,加上年紀也大了,王珺調了十幾個人入了他的親衛,給家裏趕車就行,家裏有馬夫會照顧馬匹。

趕車不用跑路,還能坐在車上,美差啊!

十幾個人就這麽心甘情願的成了大將軍府的車夫。

“老爺,去北海好啊,那地方好看,一般人還進不去呢!”給溫潤趕車的車夫,是這些車夫裏的把頭,四十歲而已,可看著跟六十似的,不過他趕車不錯,起碼不那麽顛簸。

“蘇大叔啊,北海你去過嗎?”溫潤很客氣的跟他聊天。

這都過了端午,熱度上來了,又是在馬車裏,溫潤憋不住,就打開了車簾子,讓清涼的風吹進來一些。

順便跟這個車夫聊天,叫他蘇大叔,是因為他叫蘇老大,家裏沒什麽文化,一般孩子起名都這樣,老大老二的混叫。

沒個正式的大名,後來入了大營,才因為那一批十幾個人都叫蘇老大,就由當時的文書給他們起了名字。

蘇大叔的名字可簡單了,就叫蘇金貴!

可不是金貴了麽,他現在是大將軍府的車夫了,自打父母去世之後跟他一直斷了聯系的幾個弟弟也湊了過來,可惜,蘇金貴都不搭理他們。

如今跟著張三大管家,看他在一群高官顯貴裏談笑風聲,還有妻子兒子,他也想娶個婆娘了,月姑嫂子說這事兒她給辦了。

“去過幾次,但是沒讓進去,就在外頭看了幾眼。”如今蘇大叔可開心了,也非常樂意跟老爺聊天,說一些老爺不知道的事情:“那地方有名氣的很,但是去的都是一些老爺們,要麽就是一些高官顯貴,學子們去的都少,前幾年還有幾個外地來的學子,非要進去,不讓進還闖了進去,被當時正在遊湖的一位郡王給派人拿下了,原來那郡王是帶著家眷遊湖的,封了整個北海,他們闖進來,嚇壞了郡王府的內眷,那幾個舉子被削了功名,攆回老家去了。”

“還有啊,這北海是可以帶家眷遊湖的,但只能是正室妻子,小妾都不要,更不要什麽秦樓楚館的花魁娘子之類的人來,到底是皇家的地盤,豈能隨便什麽人都來遊玩?我們這樣的,去站崗都得背朝裏頭面朝外的站著呢!”

溫潤就擔心了:“那你們去了那裏,怎麽辦?把馬車停在外面嗎?而且我們中午未必能出來,恐怕要很晚才會結束。”

跟來的人可不少,除了三輛馬車,還有兩輛馬車是帶了一些換洗的衣服,萬一有事情,也有一身衣服可以換。

另外就是王珺分配給他的二十幾個親衛,由一個叫刀大片兒的家夥帶著,那家夥五大三粗壯得像頭熊,一臉的兇悍樣子,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人。

跟溫潤他們三個文人簡直是兩個極端!

“北海前頭有個護國寺,那可是個好地方。”蘇大叔笑著道:“是京城八大寺廟之一,聽老人們說建於元代。原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國寺。明宣德年間更名為大隆善寺。明成化爺的時候,賜名為大隆善護國寺。開國那會兒,老皇上直接就叫了護國寺,那裏前頭有一片兒空地,很大的一片兒,是天天都有廟會的熱鬧地方,墩兒餑餑、棗卷馃、姜汁排叉兒、糖耳朵,還有驢打滾兒、面茶、豆汁兒、雜碎湯,都是這裏有名的吃食兒,每一樣都能撐得你肚兒圓。我們呀,就把馬車停在那邊,這裏只留幾個人守著就可以,其他人去那邊,渴不著也餓不著,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