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端午節送禮(第2/3頁)

要是陳旭對王玫真的有點什麽,陳鎮這個舅舅早就辦了,何必要滇南王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出面提親?

現在聖旨一下,看滇南王笑話的人可不少。

也有一些人後悔沒有提早一步,如今已經成了定局,誰也改不了。

可不是麽,第二天因為是端午了,王珺來了這麽久,終於要上朝了!

本朝依然是卯時初就開始的,預朝官員稱為朝參官,皆佩牙牌。

他們起的非常早,星月未散,他們就趕到皇城,由東、西長安門步行入內,在朝房內等候。

右闕門南,是禁衛軍的值房;下三間為翰林值房,候朝時,大學士居北檻,眾學士中楹,余者南檻。

另外端門內左側有值房五間,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經局官候朝之所。

午門乃紫禁城正門,辟有三闕,中為禦道,不常啟,左右二闕供當值將軍及宿衛執杖旗校人等出入;左右兩掖各開一門,稱為左、右掖門,為百官入朝之門。

午門上樓名“五鳳”設朝鐘朝鼓,由鐘鼓司宦官掌管。

古代的“推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午門,但是一般死囚都是在菜市口那裏砍頭,能在午門外就砍頭的,都不是普通人啊!

朝廷儀仗,那是極莊嚴的大事,也考慮到了可能有當值侍衛因故因病臨時缺席,所以自有替補人員,以防有人缺席,而沒人當值。

朝鼓三通響,當值將軍及宿衛執杖旗校人等衣甲鮮明,儀仗整齊,昂然而入。

儀仗在奉天大殿內**定後,朝鐘響起,文武百官按照將軍、近侍官員、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的先後順序魚貫進門,監察禦史和儀禮司官員站在路邊,手裏拿著小本本,瞪著兩只大眼睛看誰亂了禮儀,糾儀校尉虎視眈眈地等著拿人。

這個時候人多,但是上朝是大事,可不能跟菜市場似的,說起來沒完,更不能私底下竊竊私語,嗡嗡嗡的跟蒼蠅開飯一樣,要肅靜,要肅穆,更要安靜。

最多是小聲的交談,還都是近處的人,隔一個人都不會交流。

王珺不懂這些,但是他有人帶著,一位宗室裏出來的老將,跟王珺也有一面之緣,以前在京城的時候,這位老將還給當今的皇帝當過禁軍大臣呢。

現在這位宗室老將,也頂了一個大將軍的頭銜,跟王珺站在一起還能聊聊天:“珺小子別怕,這頭一次上朝都這樣,幾次之後習慣了就好,年輕那會兒啊,老夫也愛睡個懶覺,誰樂意天不亮就起來啊?可這不是上朝麽。”

“標下是個粗人,出身也寒微,這起早貪黑的倒是沒什麽,就是沒什麽上朝的經驗,今天多虧了輔國大將軍指點。”王珺十分客氣:“多謝了。”

“不用客氣,不用客氣!”輔國大將軍很是欣慰,這人啊,全看命,一個草根也能成為實權大將軍,他一個皇家宗親,只能做個虛銜大將軍。

因為是端午佳節,皇帝賞賜了文武百官,金絲長命縷。

也就是宮裏出的五彩線,用來系在手腕上,表示五毒不侵,長命百歲的意思。

王珺當時就系在了手腕上,另外有節禮賞賜,都送去了大將軍府。

他們上了朝,這個節慶日的時候,當然是一片歌功頌德,然後散朝,王珺跟劉老妖去見皇帝,謝恩。

溫潤一早就派人四處送禮,他們來的匆忙,禮物準備的也都是江南樣式,鹹肉的粽子,竹篾編織的小龍舟,東西不名貴,但是勝在應景又新奇。

忙碌了一上午,回籠覺都沒睡好,這又有了送皇賞的人來。

待看到宮裏送來的東西時,溫潤愣了愣,嬰兒臂膀粗的人參,半人高的紅珊瑚盆景,羊脂玉的鎮紙,還要各色名家手筆的書畫珍藏,尤其宣紙,徽墨,端硯等等不勝枚舉。

當真還沒見過這麽送禮的,便是賞賜,也沒有這樣的吧?

品種多樣,琳瑯滿目,不論是合適的,不合適的,應有盡有。而且數量極多,除大擺件外,其他還有兩大箱子。

但凡皇帝賞賜下臣,大多也不過是做做樣子,挑那麽一兩樣,而這些,都是溫潤用得上的東西,王珺能用上什麽?

他連薛濤紙和宣紙的區別都弄不明白。

這些東西他能用得上才怪!

領了東西謝了恩,給了紅包,人家就走了,這次來的不是牛公公,是牛公公的幹兒子,姓馬。

馬公公是個跑腿的,他不止帶了一家的賞賜,還有別人家的,一天之內都要送到,像他這樣的還有十七八個,一概都姓馬。

溫潤得知之後,抽抽著嘴角,送了這位馬公公十兩金子:“拿去多做幾雙鞋子穿,這跑腿兒的活,費鞋。”

馬公公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收了金子,抹著眼淚出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