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昔日同袍蔡政(第2/3頁)

且沒有什麽雕琢的手筆,只有簡單,樸素,大氣和典雅。

“這是?”溫潤有了點猜測。

“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望江亭,上去吧。”王珺拉著他,毫不避諱的上了望江亭。

“這裏就是望江亭?”隨後跟來的就是王玫一群女眷。

“對,這就是望江亭。”王珺道:“咱們永清府的那個在碼頭旁邊的賞雪台,就是學的這個望江亭而建造的,為的是風雅一下嘛。”

他還記得永清府的賞雪台呢。

因為溫潤在那裏賞了不止一次的雪。

“這就是漢代的望江亭?”溫潤掃了一眼亭子的頂上,發現這亭子的頂上同樣是用七八個石條搭建起來的,但是石條上蓋著的卻是幹燥的稻草或者是茅草。

“亭子頂不是漢代的吧?”溫潤好奇的還想上去摸一摸,無奈個頭太矮,手臂太短,夠不到。

“亭子是石頭砌成的,真是漢代的東西,可頂上不行,這頂啊,聽說他們這裏的文人雅士們年年都換,春秋兩季的時候換一次。”王珺道:“你不是要看漢代的亭子嗎?這個就是了。”

溫潤看了一眼亭子:“望江亭……的確是漢篆的寫法。”

亭子上沒有匾額,但是在亭子的正中間,立著一個只有半人高的漢白玉石頭,上頭刻了“望江亭”三個字,用的是漢代的篆書。

一般人還看不太明白呢!

“不是,秦篆我知道,漢代也有篆書嗎?”王珺聽溫潤嘀咕過很多次的書法啊,字畫什麽的,丠丠但是他就記住了開頭的那麽幾個有名的朝代的字體。

比如說秦篆漢隸啊,唐飛白,宋瘦金……。

“漢朝書法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起初,漢承秦制,初用篆書,後來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並在東漢進入鼎盛時期;草書(章草)在漢代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一種字體;楷書和行書也開始萌芽。石刻和簡帛為漢代書法的主要載體。”溫潤伸手去摸了摸那刻著字體的石頭:“一般來說,石刻都是漢隸或者是漢草,漢篆的時候可少,因為漢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應用文字之一,東漢以後才逐漸被隸書取代,但在許多特殊的重要場合仍然被使用著,因而兩漢對小篆書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字體,只不過漢末的時候,就逐漸不用了。”

溫潤發現這個石刻,晶瑩圓潤,上頭都有了厚厚的一層包漿:“看來不少人摸過這個石刻,這都磨得圓溜溜的啦。”

“哦……。”溫潤說的這些,在場沒人聽得懂,跟聽天書似的,一個個一臉狗看星星的架勢。

溫潤也沒在意,他在亭子裏外來回的溜達,摸摸這個,蹭蹭那個:“只可惜,就有望江亭三個字,也沒個落款。”

“哥夫,哥夫!”王玫站在旁邊,面朝東南,大呼小叫:“你看!”

溫潤扭頭,正好跟王玫看的方向一致:“好漂亮啊!”

原來這邊看過去,果然能看到江面,江岸上繁花點點春景美,江面上白帆點點漁舟渡,周圍青山翠綠,春風習習。

果然是個觀賞景色的好地方,就是太難走了。

溫潤也終於知道,為什麽王珺給他準備了滑竿,擡著他上來,他自己肯定上不來。

王玫也覺得這裏的景色不錯,這是在深宅大院裏看不到的美麗風景。

只有王珺覺得無聊,景色什麽的,他根本觀賞不來,帶溫潤跟王玫來,是因為溫潤想來看一看,他覺得既然來了,那就來看一看吧!

在山上待了能有一個時辰,就下山了。

折騰了一圈,回去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正好趕上吃午飯。

午飯也挺豐盛的,船老大在這裏又補充了不少的食水和一些必需品。

翌日又在這裏的街道逛了逛,買了一點東西,王珺跟溫潤沒覺得什麽,王玫卻很高興,這孩子從來沒有去過遠地方,還不如溫潤呢。

起碼溫潤前世的時候,去過很多地方旅遊,是公費旅遊的那種哦。

單位組織的春遊秋遊,或者是年終遊,去的地方遠近都不一樣呢。

第三日他們就登船走人了,在江上漂了三天,第四天的下午,王珺叫人靠岸。

溫潤出了船艙看了一眼:“好大的碼頭!”

“這裏是官府專用碼頭,一般的船只不讓停靠。”王珺指了指船頭上的大旗:“這是我的將旗,代表我們這是官船,運送官兵的船也是官船,且我這船上可不止有官兵,還有官眷在,不停在這裏停哪裏?”

碼頭是一個很亂的地方,官府的碼頭還好一些,公用的碼頭和一些商用碼頭以及私人碼頭,來來往往的人太多了,三教九流什麽都有。

他們的船停在了這邊,就有專門負責的小吏跑過來,小豪出面,跟他交接了一下,驗看了關諜和文書等物,確認這是北上京城,帶著家眷赴任的武將,就安排人上岸住宿,食水等等都是他們提供,有點像是水上驛站,不過是需要他們付錢的,價格合理,照顧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