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2/3頁)

據《路史》載:“殷幹氏初邑段,以邑幹,因邑為氏。”又《史記》中記載,春秋時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國大將,先後被封地“段”,“幹”兩地,其子孫遂以段幹作為姓氏,稱段幹氏。

呼延這個姓氏,出處有三種說法,一說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一說出自鮮卑族姓氏之一;還有說出自賜姓。晉代鮮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賜姓呼延,後代因此隨之姓呼延。

歸根結底,這姓氏不是漢人傳下來的,且在江南一帶也少見的很。

據說在山西、陜西和蒙古遼源那邊有一些。

這兩個姓氏,不僅是復姓,還很少見,兩個人各自寫了一個出來。

“誰的對?”

“誰的正確?”

這兩個答案一出,大家都很緊張呢。

結果吳山長苦笑了一下:“都對!”

“都對?”王珺都瞪眼睛了:“兩個謎底啊?”

“是,兩個謎底。”吳山長撓頭了:“這可怎麽辦?”

“再來一個唄!”小文在一邊大聲的道:“整個難猜的呀!”

“謎面聽好了,一夜征人盡望鄉。”吳山長沉聲道:“謎底提示是燈謎用語,開始吧!”

結果倆人同時寫出來謎底。

溫潤寫的是:同心。

麥生寫的是:反切。

“這回呢?”

“對不對?”

“誰對了?”

眾人眼巴巴的看著吳山長,結果吳山長直跺腳:“怎麽又是兩個都對啊?”

“什麽嘛!”

“這是個什麽燈謎啊?倆個答案都對?”

“整個復雜點的吧,就要一個答案的那種。”

眾人議論紛紛,最後吳山長不得不看向了其他的山長,他燈謎也沒多少啊。

“我來!”永清書院的山長站了出來:“聽好了,謎面乃是落後趕超先進,打一燈謎用語,開始!”

倆人分別下筆,奮筆疾書,幾乎是同時寫完了自己猜出來的謎底。

麥生寫的是:掉尾。

溫潤寫的是:升冠。

“又是兩個答案!”眾人再次驚呼起來。

“誰的對了?”

永清書院的山長也苦笑了出來:“都對。”

這個燈謎的答案,兩個都對!

“這……?!”眾人無語了都,這都對,都對的情況下,還是打平手啊。

“我來!”府城書院的山長不得已站了出來:“我出一個燈謎,謎面是元宵燈火已闌珊……。”

他還沒說完,溫潤已經說了謎底:“望多關照!”

這下子,麥生輸了一籌,他立刻打起精神來,雙目炯炯有神的看著府城書院的山長。

“甜一半辣一半。”

“辭!”

“一口咬去多半截。”

“名!”

“復習?”

“羽!”

“有人無人都是你?”

“爾!”

“貓狗像什麽?”

“如狼似虎!”

倆人一口氣猜了五個燈謎出來,對方出題溫潤猜,且溫潤都猜對了。

反應之快,仿佛倆人都演練過無數次似的,倒是旁邊的麥生,已經跟不上這個快節奏了,張著嘴,跟上了岸的魚兒似的,徹底發不出聲音了。

“元宵節後捷報多。”

“喜出望外!”

“園外隱約聞猿啼,星月小橋聽蕭聲。”

“元宵節!”

好麽,倆人又快速的出題猜謎,最後要不是氣不夠了,估計這位山長還不想放棄呢。

他喘著粗氣,紅著眼睛看著溫潤:“我只想給你出……最後一道燈謎。”

溫潤十分紳士的道:“您請出題。”

這次的燈謎更高級了,只有七個字:率眾討論揚塵還。

溫潤回了個謎底:“大人不記小人過!”

頓時,那幾個秀才,臉色都不好看了。

“好!”吳山長第一個喊好,王珺第一個拍巴掌:“精彩!”

好些人都傻眼了,原來燈謎還能這麽猜?

“既然、大人不記小人過了,那能不能……?”府城書院的山長,看著溫潤,眼神裏帶著祈求的神色。

可是不等溫潤張嘴,王珺將溫潤拉了回來,坐在椅子上,旁邊的小文,麻利的端了一杯溫水給王珺,王珺直接就遞給了溫潤:“喝口水潤一潤嗓子,剛才說話說的都破音了,這嗓子冒煙了吧?”

他不說還好,一說溫潤就覺得嗓子眼兒好幹,必須要喝水才行。

端起茶杯來,一口氣就喝幹了,喝完了才發現,這裏頭不是茶水,是溫開水,還泡了一顆大紅棗,兩朵杭白菊,三個寧夏枸杞子。

這是什麽中老年的養生水啊?

不過喝了之後的確是舒服了很多,不由得喟嘆了一下,結果小文又給了王珺一個茶碗,王珺就把他喝幹了的茶碗,順手拿走,遞給了旁邊的弟弟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