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深秋事兒多(第3/3頁)

按照這個時代官場上的規矩,縣令三年一任,也就是三年之後,看他的政績如何,是平調去別的縣城,還是上升去當知府?

這就看他的政績如何了。

“是啊,三年了,要是能有點政績,上升就有了理由。”辛明大人跟溫潤也是有什麽就說什麽:“上頭的人說了,我這三年做的不錯,可是沒有什麽明顯的政績,恐怕難得升上去。”

“為什麽呀?”溫潤覺得辛明大人做的不錯,這三年來,年年風調雨順,治下也出了幾個官員,雖然是武官,那也是官兒啊。

“這裏幾個縣裏頭,只有永寧縣最為貧瘠,我呢,在這裏兢兢業業三年,也沒有什麽好的改善,永寧縣依然是貧瘠的縣城,我這點政績,還是因為你。”辛縣令看著溫潤,眼神很是溫和。

“我?”溫潤都有點懵圈了。

“對,你是我們永寧縣的雅士。”辛縣令道:“可是縣令考核不是光看這些的……。”

“這個,大家繆贊了。”溫潤也知道,縣令的考核是看綜合成績。

辛縣令告訴溫潤,除了教育之外,還要看賦稅和錢糧,以及治下的人口增長,治安情況,捕捉盜匪的數量等等。

別以為古代的官員好當,一些大權在握的官員,要是做不出什麽成績來,那可是很丟人的,吏部考核分為上上、上中、上平、平、平平、下、下下的字眼兒。

其中一般都是平和平平,要是上中的話,會有升職的可能,或者是從這個縣,調另外一個縣。

比如說永寧縣就是個貧瘠的縣城,在朝廷裏的定位,是一個下縣。

要是辛縣令治理的好,他就會從這個下縣,調入一個中縣當縣令。

如果是上平的話,就會調入一個跟永寧縣差不多的縣城給他治理。

這樣的話,能出成績的機會有,可是能不能出好成績,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般下縣的縣令,想要上升很難,可是辛縣令的意思很簡單,他上頭有人,只要有一個亮點,他就能升上去。

可這個亮點,他沒有!

永寧縣平平無奇,出了個雅士,有什麽用呢?民意就那樣了,辛縣令也不是什麽親民的官兒,在他的治理期間,也沒有什麽重大事情發生。

剿匪還是全方面的,整個永清府都被卷了進來,這個做不了什麽文章的,那麽多綜合條件,辛縣令想要滿足,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