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羅馬數字(第2/3頁)

小姑娘就掂著腳尖兒,將刀柄上的萬事如意結打開,拿了下來,換上了自己的紅綢手帕,其實要是不說的話,沒人知道那是一塊手帕。

系好了之後,還打了個蝴蝶結呢!

溫潤哄好了妹妹,讓兩個弟弟帶小姑娘去後頭玩兒,吃蜜餞果子。

就剩下王珺了,王珺才嘀嘀咕咕的抱怨:“你就這麽慣著她啊?”

“早就跟你說過了,女孩子要嬌養,富養!”溫潤還抱怨呢:“你就不能順她的意思來嗎?那個萬事如意結,你不喜歡,可以出門之後收起來,你不知道啊,這孩子們知道你回來過年,多高興?給你準備的年禮多貼心?你怎麽就不能哄一哄他們,說你喜歡這些東西,他們就高興啦!”

孩子們也給他準備了禮物的,要說溫潤用著習慣嗎?那肯定不習慣啊,可要說喜歡嗎?那是真的喜歡。

哪怕妹妹給編的絡子,都是很簡單的那種,那他也喜歡。

兩個弟弟給親手做的一對兒扇墜,他也掛在了扇子上。

去哪兒都帶著,誰問就說是弟弟給的過年禮物,讓別人羨慕去吧。

“你就慣著他們吧。”王珺都無語了。

“行了,趕緊洗洗,去睡吧,明天還要走呢。”溫潤有點舍不得,覺得家裏有這個人才熱鬧,沒他的話,好像有點太過安靜了。

“哦。”王珺去洗漱了。

等到晚上,吃宵夜的點兒了,王珺敲響了溫潤的房門:“出來吃宵夜,聊聊天唄?”

溫潤根本就沒睡,他在打理王珺的行囊,這眼看著開春了,棉衣脫了,要換單衣了。

他們去參加婚禮,家裏人趕工,給他們各自做了兩身春裝,還有兩身的褻衣褻褲。

其實就是內衣內褲。

也就是溫潤讓人做的跨欄背心和七分褲,這東西大戶人家不會穿的,但是小門小戶農家子弟,以及軍中的漢子們,都不用在意,穿這個省布料又涼快。

聽王珺找他聊天,他就打開了門。

王珺端了兩份宵夜進來,是核桃片兒與白奶糕,這個是溫潤提議做的,補腦又補鈣,溫潤這裏有茶爐,燒了一壺熱水,沒敢真的喝茶,怕跑了覺,溫潤特意泡了花朵,放了點果幹,成了花果茶。

這個喝了不提升,還能助消化,因為裏頭有山楂幹。

炕桌上擺著兩盤點心一壺花果茶,兩個大茶碗兒。

倆人相對而坐,一邊吃宵夜,一邊喝茶水,順便聊聊天。

王珺好奇的問溫潤:“你怎麽知道那麽多賬本,都是分贓賬本呢?按理來說,那應該是收入支出賬本吧?”

“你怎麽會這麽問?”溫潤擡頭看他:“這可不像你了。”

“我怎麽不能這麽問?”王珺一口吃掉手裏的核桃片兒。

“你不像是關心這個小問題的人。”溫潤笑著道:“你那麽粗神經。”

“粗神經?”王珺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過他也沒打算刨根問底:“其實是上頭的人,很意外你能這麽快捋順那麽多賬本,而且你一下子就判斷出,哪個是分贓賬本,哪個是總賬本。”

“這個很簡單,還是在數字上。”溫潤告訴他:“你還記得吧?那些賬冊上用的都是阿拉伯數字,而南宮易給我們的賬本上,用的是羅馬數字。”

“記得。”王珺點頭。

“羅馬數字啊,因為寫的簡單,記載也很方便,故而上頭的數字內容很大,記載的也多。”溫潤道:“而南宮易的賬本上用的是羅馬數字,你可能不知道,羅馬數字的出現,早於阿拉伯數字兩千多年,古羅馬應該是咱們春秋時期的西方古國,當時的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就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只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溫潤給他講了羅馬數字的進化,然後告訴王珺:“因為當時那邊的人比較,嗯,比較笨拙,故而羅馬數字是沒有……,好吧,你不懂這些,我就告訴你個簡單的,羅馬數字從一開始,直到二十,都是一個挨著一個;可是到了二十一之後,就是二十九,然後是三十,四十……也就是說,它能明確表達的字數其實很少,復雜一些的話,只能記載兩個字數。”

王珺聽的目瞪口呆:“這是個什麽數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