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十字繡麽(第2/3頁)

丁林也發現自己有些太著急了,這才說了不到三句話,就懟人,這不像是慕名而來的才子,倒像是找上門來的冤家。

不由得臉色不好看了起來,他這張嘴啊,脾氣一上來,就是管不住。

“如玉賢弟,你這地方好啊,安居樂業之地,又這麽風景秀美。”彭飛是所有人裏年紀最大的,為人也很沉穩:“我等有幸登門拜訪,看到這山野崎嶇,半腰村郭,倒也有趣。”

他這話說得就有水平啦!

比那個丁林強多了,溫潤臉色好了一些:“彭兄繆贊了,小弟這裏也就是個山旮旯,倒是有一些野趣。”

說來說去,溫潤就是不應承什麽,鄧二少也有些張不開嘴了。

別看他在幾個人面前,低頭順目的,可在溫潤面前,他也要端著點,不能墮了他鄧二少的威風啊。

高盛倒是對溫潤堂前的那副屏風挺感興趣:“如玉賢弟,你這是什麽屏風?為何如此……如此……高某竟然沒有見過這樣的繡法。”

出身直隸的高盛,高茂林。

高家在直隸那也是簪纓世家,家裏大大小小的官員不少,文武都有呢。

有底蘊又有傳承,他又是嫡支嫡脈的嫡出公子,從小見得東西多了去了。

繡品他不是沒見過。

常見的蘇繡,蜀繡,湘繡,粵繡之外,他還見過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因為他們家有不少親戚都去各個地方任職,帶回來的特產,就有各個地方的特色。

女眷們最多的就是各地的繡品了。

甚至還有兩位叔父,是去的雲南那邊任職,送回來的繡品,不乏少數民族的繡,顏色艷麗,圖案誇張,別具風情。

可眼巴前兒的這個屏風,他仔細看過了,沒見過啊!

溫潤看他指著一個繡品屏風問,不由得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道:“這個麽,叫十字繡。”

“十字繡?”高盛又湊上去,仔細看了半天:“的確是,每一針都是繡了個十字花兒。”

“呵呵……。”溫潤尷尬的笑了笑:“這是小弟的一點小想法。”

“這不是什麽有名的刺繡,並非官面上的那種繡法,沒看用的材料都不一樣嗎?”溫潤告訴他們:“這種是民間的繡法,而且很少有貴人會認識。”

“為什麽?”他們幾個對這種少見的東西,特別感興趣,都是一群好奇心重的家夥啊。

“這種繡法在我們這兒,叫”挑花”或者是”挑補繡”,後來因為每一針都是一個”十”字,老百姓就叫了十字繡,不過這也是意味著,十全十美的意思,最早的十字繡是在動物皮毛制成的織物上進行刺繡,用的是從蠶繭中抽出來的絲線,後來有人發現這樣的繡法,可以用在麻布上,繡成之後,麻布可以更厚,更耐磨,故而用來縫補麻布衣服的破損處。”溫潤道:“小弟也是突發奇想,讓人用漿洗好的細麻布,平鋪之後,在上面做了圖案,以各色棉線繡上去,就成了這樣的一副作品。”

其實十字繡,還有個名字叫“黃梅挑花”,是廣泛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的傳統民間藝術。

據說這種繡法,起源於唐宋,發展成熟於明末清初。

黃梅挑花刺繡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針將五彩絲線挑制在底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立體感強的圖案。黃梅挑花屬挑、補、繡這一民間刺繡的範疇,是在湖北省黃梅縣民間長期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工藝,其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圖案精美,色彩富麗,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

可是溫潤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流行起來,而十字繡跟它差不多,何況這會兒,溫潤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年代,反正沒有清朝,那麽他就將十字繡推出來,自己的想法,自己指點的繡娘,僅此而已。

而溫潤家裏客廳上擺著的這一副繡品,乃是“竹林圖”,上面用不同的綠色,繡了一叢叢的竹子。

遠看十分精美,其實是因為在所有的棉線裏,摻進了金線,在陽光下偶爾閃過一絲金光。

近看的話,會發現那綠色過度的十分自然。

一叢竹子就有十幾個綠線色,繡起來其實還挺麻煩的,不過陳強家的堅持如此,這屏風就是她的傑作。

特意放出來,就是為了給老爺漲臉面的。

“這是繡制的一副竹林圖啊!”說刺繡,那就有點娘們兮兮的了,他們也只是從刺繡的繡法,延伸到了繡圖上。

竹林好啊,竹子就是四君子之一。

“是,當時看後面山上的竹林十分美好,就忍不住畫了下來,家裏的管事娘子看到了,就繡在屏風上,恰好這屏風也是竹子做成的,故而倒也合適。”溫潤笑著道:“我們這裏山多水多,山上竹林茂盛,每年都有人挖筍,一來是個食材,二來也防止竹林裏的竹子放肆生長,侵占其他的地方,竹林中還有各種小獸,兔子竹鼠的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