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白首秀才(第2/3頁)

因為一般人的解釋,就是說在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總所周知,五代十國是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戰爭和頻繁的政權更叠導致了大量文獻的遺失以及科技與文明的衰敗,但隨後的宋代卻成為我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的朝代之一,這其中五代時期的科技文獻保護與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但同樣的,這麽分裂的時代,上哪兒科舉去啊?

故而那個時候的科舉,可能會很混亂,同時,那麽多國家,是不是承認彼此科舉的有效性,也很難說。

且隋時才有的科舉,唐朝的時候,科舉制度還不完善,一直到宋朝時期,這科舉才勉強算是有了個大框,真正興盛時期,乃是明朝,那個時候,科舉的規定才完善。

何況,孩子們如果不問的話,只知道有這麽一個人,竇燕山,那他是哪兒的人?為何能在啟蒙的《三字經》上留下姓名?

這都需要當先生的解釋給他們聽,同樣的,也可以教導孩子們,將來你們有了孩子,就要好好的教導自己的兒孫,要想竇燕山一樣,培養自己的孩子。

不是讓孩子們就知道死記硬背的好麽!

許攸也聽出來了,這位就是想請溫潤幫忙,求求情,希望學台大人能高擡貴手。

可是溫潤明顯不想說話啊!

最後,大概是林老秀才覺得自己說了這麽多,溫潤總該說點什麽了吧?結果就看溫潤在認真的喝茶,把玩手裏的折扇,就是不搭理他這個茬兒,這就讓人尷尬了:“溫舉人,您……您看……是不是?”

到底還有點臉皮,沒敢明說。

“請回吧林兄,歲考結果已經出來了,何必到處鉆營呢?您也是讀書人,應該明白,臨陣磨槍,也沒什麽用。”溫潤擡了擡茶碗,他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以後好好讀書,既然教書育人,首先要先充實自己。”

看他都“端茶送客”了,自詡也是個講究人的林老秀才,只好臊眉耷拉眼兒的走了。

東西送了,但是溫潤沒收,也就拎著走了。

他走了,許攸才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這都是什麽事兒啊?林老秀才那私塾我是聽說過的,樹林場最早的時候,立了村子就有私塾的,不過林老秀才的妻子,是上一任私塾的獨生女,這私塾也就傳到了他這個女婿的手裏,他的束脩倒是正常,可是樹林場人家多,孩子更多,二百多個孩子,在他那裏啟蒙,一年到頭也能賺不少,家裏的兒子不是讀書的料,全靠家裏的那點土地和他開私塾的錢過活,他教導孩子們也不認真,皆因為他的三個兒子都不成才,讀書上沒什麽建樹,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如今更是看他年紀大了,鬧著分家呢!”

“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啊?”溫潤覺得許攸不像是愛好八卦的人。

能知道的這麽清楚,連人家鬧分家都知道了。

“我家在樹林場那裏有一百二十畝地,家裏的賬房去那邊收租,聽那邊的佃戶講的,說他們家租賃給佃戶的佃租很高的,要不是撐不下去了,沒人會租賃他們家的田地,現在的佃戶,是因為家裏人口多,還養了幾頭牛,這才能幹的過來,不過也不想租賃他們家的田地了。”許攸道:“他家在那裏可威風了,林村長都是他們家的親戚呢,對了,他們家在流寇來襲的時候,倒是熱鬧了一把,本來大門緊閉的,但是也不知道是誰說的,他們家有錢啊!流寇進去竟然沒能找到他們,後來才知道,他們家有個隱秘的地窖,全家人都藏在裏頭,那裏竟然還有取水口和茅廁,就是吃的沒多少,但也撐到了官兵到來,故而他們家只是損失了一些吃食和家私,家裏的金銀細軟,房契地契,田產等證明,都被妥善地收起來,他們家損失幾乎是微乎其微,可他們家也沒對同村之人,有什麽幫住,佃戶都沒給什麽東西,我聽說,你都給佃戶分了東西?”

“嗯,除了朝廷獎賞,衙門下發的東西和銀錢之外,我還給我家長工和佃戶們,都送了東西,有肉有米,有銀子。”溫潤道:“這都是遭罪了的,大家擔驚受怕的,你是不知道,我趴在墻頭上都看到了,有那壯年的婦人,都拎著叉子,站了出來,當時我都覺得腿軟了,一群壯婦,卻不顧家中幼子老人,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家園,我當時……唉!”

“是,當時大家都緊張的不行。”許攸道:“你那樣的都知道安撫一下佃戶們,他們家卻沒有,你今日不幫他,也沒什麽,不用內疚,秀才這個身份,帶給了他多少東西?還不認真讀書,真當自己每次考試都能過關呢?”

“是啊,活到老,學到老。”溫潤就總結了這句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