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在路上(第2/3頁)

說完就有些後悔了,好好的提什麽“契兄弟”?

溫潤沒在意,反倒給他們倒大麥茶:“回去就召集人手,幹糧自備,住宿的話,各自帶著行李卷吧,有可能會在野外露宿,我讓人準備點帳篷。”

這個時候的帳篷,其實很簡單。

有點像是蒙古包,不過溫潤不介意,只要能不被淋雨什麽的就行了。

去山南大營的路,只有幾日,他們又有運送糧草的車子,一去一回,大概半個月左右。

關鍵是運送糧草過去會慢一些。

而回來就輕便了,那個時候會快一點。

“不用帳篷,這個時候,春暖花開了,帶著一些蓑衣鬥笠即可。”馬裏長道:“而且路上有大車店可以投宿,到時候花點錢,也能吃點熱乎的,這個時候趁早走,趁早回來,免得遇到下雨天。”

這個時候的這裏,因為位於南方,且沿著大江大河,雨水充沛。

光是這兩天,下了一場雨夾雪,過幾日,就該春雨菲菲了。

要運送糧草,就要趁早。

這也是為什麽,辛縣令非得催促他們快一些,都不顧春耕事宜。

“行,聽大家的,回去就收拾,後日一早出發。”溫潤看了看張大爺。

張大爺道:“後日卯時,在十八裏草亭那兒見,多少馬車多少糧草你們是知道的,寧願多一些,也不要少,不然到了地方,軍營裏的軍爺們,可不是好說話的。”

“知道了!”

這就算是說好了。

飯菜來了之後,趕緊的吃,吃飽了就離開了。

一點都不猶豫,就是他們談話內容,沒人知道。

畢竟是隔開的,又因為酒樓裏飯點到了,客人多,環境挺嘈雜,想聽什麽別人的對話,很難。

溫村長知道很難,就算是沒聽明白,他也會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其他人因為對溫潤不是很了解,這心裏頭就更泛起了漣漪……。

回到蓮花坳之後,溫潤就挑了人跟他一起去送糧草,劉三兒跟劉老四,程三兒跟程老四。

剩下劉老五跟程老五倆,則留在家裏。

其中劉三兒跟程老四,是給溫潤駕車的,溫潤的那個小馬車,帶著車廂的那一輛。

而程三兒跟劉老四,要趕著拉糧草的馬車。

張大爺家的二兒子,也要趕一輛馬車跟著去。

就算張大爺去不了,也得派個他的人去一趟。

三輛馬車,六百斤糧食,一輛馬車二百斤,在這個時代,算是很大的負重了。

極限負重是三百斤,但是那樣太費勁了,故而一輛車二百斤糧食足夠了。

但是張大爺又派了五個人,五輛馬車。

其中,三輛馬車拉的是草料,喂馬的草料。

兩輛馬車上,裝的是他們帶著的行李卷,一些蓑衣鬥笠和趕路的幹糧。

溫潤看了一眼,大家的幹糧都是一些炒米,飯團子等等方便攜帶的東西,這個時候沒有什麽防腐劑的,除了一些幹糧之外,還有就是一些路菜。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年代,人們會攜帶長期儲存的食物,人們統稱為路菜。

他們這的人弄點鹵味和醬料就上路了,這個時候春暖花開,一些野菜也都冒了出來,路上采點,用開水焯一下,放點鹽巴調味料,就能當個菜吃了。

而溫潤家裏呢?

知道他要出遠門,知道他要去大營看王珺。

故而準備了一車的東西,以及半車的食物。

食物很簡單,一袋子的白米,半袋子豬肉脯,這東西能長時間放置。

另外還有各色鹵味,鹵牛肉啊,百草雞啊,這些鹵味都是肉類且不說,又都是放了大鹽的東西,吃飯的時候,不用另外放鹽就能吃。

這也是為了方便。

還帶了十幾條臘肉,二十幾條臘腸。

路上吃,就怕不夠。

還帶了一些給王珺的東西,吃喝穿戴都有。

溫潤甚至帶了一些銀票,碎銀子,以及兩塊金子。

安撫好了家裏的孩子們,溫潤在一大早吃過了早飯之後,拉著東西,甚至在他的車廂裏還放了兩大桶的大肉包子,就上路了。

疾走了一個時辰,就到了十八裏草亭。

這是溫潤頭一次來這裏。

十八裏草亭原來是在一個十字路口那裏,不知道是誰建起來的草亭子。

很大的草亭,沒人經營,只是給往來之人,一個避雨雪的地方,路過的人,也會隨手修理一下這個草亭子。

甚至還有人起了兩個小的草亭子,是給牲口跟一些貨車躲避雨雪。

另外還有一些人,編了竹席,圍在四周,勉強能遮風擋雨。

此時,這裏已經有不少人在等著他了。

有車子,也有人,不過都穿戴的很簡單,一看就是平民百姓,到都是青壯,沒有上年紀的,精氣神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