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新縣令的消息(第2/3頁)

溫潤一聽就笑了:“這裏有什麽不妥啊?李縣丞這樣著急?”

衙門裏沒幾個人是真的清清白白。

李縣丞家大業大,真以為是他祖傳的產業啊?無非是在衙門裏當差,有一些外撈而已。

這點外撈,肯定是在賬本裏有體現,他不是什麽聰明的人,不可能做的天衣無縫。

甚至是做得很粗糙,讓明眼人一查,就能查出來的那種。

他能不著急麽!

溫潤有所猜測,知道這交接上恐怕很麻煩,所以他不怕李縣丞來找他,李縣丞也沒來找他。

“不過啊,你是本縣舉人,別在家待著了,先去縣城恭候吧,有什麽事情,也能消息靈通一些,你在這裏,也太不方便了。”許攸道:“實在不行,你住在我家,等縣令大人到任之後,事情差不多了你再回來,這個時候也沒什麽事情要你非得留在家裏的。”

溫潤想了想:“也好。”

他不知道來的縣令是個什麽脾氣。

要是個清高孤傲的,那他不去迎接,以後可能會給他穿小鞋。

蓮花坳的確是消息不靈通,所以還是去縣城等待比較好。

“不過不是現在,我過了二月二再過去縣城,叨擾悠然兄。”溫潤可不想這麽早過去,縣城在新的縣令來之前,可是個是非之地。

“也好。”許攸點頭:“對了,明天可能還有人來。”

“我這裏,倒是賓客盈門。”溫潤樂了。

大家來看他,只是增加一下感情,不過這感情也不是隨便增加的,要是太積極的話,就有失風範了,所以才正月二十幾的來蓮花坳。

但就算是這樣,蓮花坳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尤其是村長家,村長老伴兒就跟村長嘀咕:“這來的都是什麽人啊?看那馬車的樣子,可不普通。”

“那都是有身份的秀才公,大戶出身,一個個文質彬彬的,老王家祖墳冒青煙了。”村長張大爺樂得見牙不見眼:“咱們蓮花坳也是走運了。”

“就是可惜了王珺小子,這去了那軍中,說的挺好聽,誰知道什麽樣啊?”張大娘是看著王珺他們兄弟姐妹長大的,他們的父母,她也認識,那是一對很不錯的夫妻。

就是活的太短了。

好人不長命啊!

這幾天的時間裏,老王家不少客人上門,溫潤都是熱情接待,因為不是秀才就是讀書人,一個個氣質好,談吐文雅。

蓮花坳所有人都覺得與有榮焉。

溫潤也從此,算是正式打開這個讀書人的圈子了。

不過二月二的時候,沒人來。

因為這天過節,同時,這天沒太陽,因為陰天了!

不止陰天了,還雨雪霏霏,溫潤前世是北方人,北方的二月二,還冷的很,那個時候連暖氣都沒有停止,而是繼續供暖;今生這個生活的地方,應該是偏南方一些,剛出了正月,就已經有雨了。

同時,家裏的果樹已經開始發芽,隱隱約約有了花苞。

且這個時候過了二月二,就要準備種地了,不像是北方,要三月末四月初才可以春耕,這裏這會兒就可以準備春耕了。

所以這裏的二月二,又叫“農事節”,因為過了這個節,就開始忙活農事了。

“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裏,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乃生發之象。

在農耕文化中,“龍擡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擡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溫潤雖然是舉人老爺,卻將老王家定格為“耕讀傳家”。

“耕讀傳家”指的是既學做人,又學謀生。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谷,養家糊口,以立性命。

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

而這個說法,是來自清朝的,這個時代沒有,溫潤就給老王家立了這個“flag”,將來也是這麽打算的,起碼,這立身要正。

他們家的這個,不能更正了。

“來,我們吃豬頭肉,將來一年都奮發圖強。”溫潤家裏吃的自然是豬肉頭啦。

是鹵的豬頭肉,全家都吃,因為好幾個豬頭,都做了的,還讓人挨家挨戶的送了一些,別人家也有給他送的,不過溫潤將四個豬耳朵,送給了張大爺下酒,送了兩個給楊大叔。

楊大嬸就把豬舌頭送了一條給他,希望他今年能多講一些書給孩子們。

等到過了二月二,其實孩子們是要來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