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承乾一聲令下,全軍將士都積極參與到這項任務中來。摧毀京觀,挑出骨骼,整理屍骸。大家拿下高句麗尚且只用了一個半月,可在此事上卻耗了近兩倍的時間,還是上萬將士同心協力之下的兩倍。

三個月後,眾人帶著數十萬骸骨回歸。早有得知消息的百姓前來迎接,長安城外綿延數十裏,挨山塞海,摩肩接踵。

李承乾遠遠看著這番景象,看著遠處一眼望不到頭的人群,看著那一張張從模糊到清晰的臉龐,看著那些飽含期盼又藏著無限悲傷的眸子,心中五味雜陳。

眼見大軍行來,百姓們激動地整張臉都在顫抖,下意識想要上前,雙腳挪動半步卻又克制著縮回來,紛紛往兩側退去,自覺讓出一條道。

李承乾坐於馬上,走在最前,自人群夾道緩緩而過,身後是將士們趕著車架所載的骨駭箱,一輛又一輛,數十萬骸骨,無數車架一一走過。

兩旁百姓的目光跟著骸骨箱移動,他們盯著、盯著、死死盯著,眼睛是難以言說的悲痛與懷緬。他們不知道帶回來的這些骸骨裏都有誰,但他們知道當年死去的將士當中有他們的兒子、兄弟、父親、叔伯……

李承乾聽到無數壓抑地低泣,看到無數滑落的淚水。他們看著車架一一在面前走過,從第一輛到最後一輛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等所有將士都過去後,他們又自動自發跟在最後,與軍隊保持著一定距離,卻一直跟著,不肯離去。

他們一路跟著進城,跟著來到公墓。公墓,是李承乾發現京觀之事,將消息傳回國內,與李世民書信討論後決定的。這些骸骨已然分不清誰是誰,若讓各家親人來領肯定不現實,唯有朝廷出面,選址建墳合葬。

公墓很大,墓園口立有紀念碑,上面書寫著他們的事跡與犧牲。

或許楊廣當年三征高句麗算不得功績,算不得榮耀,甚至是一場讓人恥於回首的過往。但作孽者為楊廣,而非這些將士。這些將士無過,他們每一個亦是錚錚鐵骨的好男兒,值得被善待,值得被紀念。

墓園口,李世民挺立站著,仿佛已經等候良久。

“阿耶!”李承乾下馬走過去。

李世民輕笑著擡手摸了摸他的頭,這才發現幾個月不見,孩子又長高了,五官面龐棱角也分明了幾絲,心中感慨萬千,有許多別情想要訴說,可此時實在不是父子敘話的場合。看著大軍後面跟著的許多百姓,李世民心底那點大勝高句麗的喜悅都減少了幾分。

有禮部官員前來稟報:“聖人,一切準備就緒,請聖人示下。”

李世民點點頭:“開始吧。”

他看了眼諸多百姓:“讓他們過去,這裏頭皆是他們的親人,該讓他們來送最後一程。”

最後一程,入土為安。

此令一出,眾人開始動手。百姓們一點點湧上前,神色激動,隱忍難耐。他們將屍骸挪出來,仔細清理掉上面的塵土,放入墓中,一具又一具,小心翼翼。

他們不知道自己埋葬的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不是一定在其中,但他們帶著美好的期望。期望他們的親人就在這裏,就在此間,甚至就在他們剛剛埋入的屍骨之中。

這場墓葬儀式持續了許久,從日未正中到日落西山。百姓們也從最初的隱忍低泣到嚎啕大哭,再從泣不成聲到勉強淚止。

不知誰第一個從墳墓前緩緩站起來,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

他們走到李世民與李承乾面前,雙膝跪地,兩手貼額,伏地重拜:“謝殿下帶他們回家!謝聖人為他們修墓立碑!謝主隆恩!”

聲音回蕩,久久不息。

這樣莊嚴肅穆、悲涼哀戚的氛圍讓李承乾心裏沉甸甸的。及至回到東宮,仍舊沉浸在此等情緒之中,花了許久才緩過來。次日一早就風風火火找上李世民:“阿耶,京觀之事古來有之,大唐境內想必還留存著一些京觀。”

李世民聞弦音知雅意:“你想徹查我朝疆土以內的所有京觀,全部毀去?”

“是。不論戰爭的原因為何,京觀之舉都過於野蠻和殘忍。阿耶,我不想此種事情再度發生,而對於古來已有的,我也想讓他們全都入土為安,而不是被封在泥土裏,曝在烈日下,成為敵人用來炫耀武功,震懾後人的工具。”

李世民嘴角勾笑,給予肯定與鼓勵:“想做便去做,阿耶支持你。”

得了準許,李承乾眉眼飛揚起來:“多謝阿耶,我這就去安排。”

還沒好好歇夠呢,又馬不停蹄忙碌起來。而李世民呢?笑眯眯在旁看著,沒有半點要幫忙的意思。

如此半個多月,就連長孫氏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也不勸他歇歇。”

“他若累了自己會歇。”李世民握住長孫氏的手,“承乾雖對政事權力有些懶怠,可對某些東西卻是十分在意,更願意為之付出。只需找準方法,他自然能自己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