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3/4頁)

李世民點了點頭,看向楊侑與閔崇文:“太醫署確實並非無能之輩,但你們忘了一點。彼時大唐建國不過一年,許多宮內宮外的設施與人員都承襲沿用隋制。可太醫署不同,他們掌控皇家疾病生死,不能等閑視之。

“所以在父親登基之後,我們著手將太醫署清理了一遍,上上下下處置了不少人。再有那一年皇家喜事不斷。李恪出生之年,亦是承乾,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禮李元嘉並李承道出生之年。也就是說,他們的生母幾乎先後有孕,間隔時間並不遠。”

話說到這個地步,閔崇文已然明白了。當年李淵為帝,元字輩都是皇子,其中李元亨李元方還是寵妃所出;李承乾是秦王嫡長;李承道生母是東宮太子李建成的良娣,非但家世不低,更受李建成寵愛。

所以算一算,這期間所有懷孕的人裏,唯有楊妘這個秦王的庶妃最不受重視。

太醫署去除了一部分人,偏偏這期間還孕事紮堆,自然會出現人手不夠用的情況。想出頭的想巴結的都去照顧更重要的人,派去負責楊妘的也就只能是次一等了。

李世民一嘆:“楊妘求的只是平安富貴,余生無憂,並不想去搶誰的風頭,因此自懷孕後一直很低調,從不掐尖要強。她知道太醫署的人忙不過來,便自己指了裏頭一個不怎麽顯眼的。

“這人姓劉,在太醫署醫術不算突出,卻也算過得去。自他被派給楊妘後,一直勤勤懇懇,非常負責。楊妘對他也很滿意。若沒別的突發情況,面對尋常孕期診治,他的醫術絕對夠用了。”

楊侑死死抓著閔崇文的手臂,整個人幾乎倒在他身上,借助他的力道勉強站穩:“你是想說,原因全在這位劉醫官?”

李世民沒答,擡眸看向他:“這位劉醫官前幾年致仕歸鄉。他的老家在並州,朕此前便派人前往尋找,卻發現他搬過家,因此費了些工夫。”

李承乾一頓,突然反應過來,急忙挽住李世民的胳膊:“阿耶,是不是並州的人回來了,他們找到劉醫官了?”

“對。”李世民輕笑,朝左右使了個眼色。

地牢門扉又開,一位老者弓著身子進來,跪地行禮,在李世民的示意下說起原委:“雙胎早期一般不能被人查出,能診出的幾乎都在中後期。楊妃月份漸大之時微臣確實曾發現楊妃隱有雙胎之相。”

李承乾蹙眉:“我看過楊妃的脈案,既然有雙胎之相,脈案上為何沒寫。”

劉醫官將頭更低了兩分:“微臣能力不足,不敢確定,只是有些許懷疑。微臣曾試探著問過楊妃,可想過這胎是男是女,楊妃言男女都好。微臣又問,世人都當雙胎為祥照,可希望自己得生雙龍或龍鳳。楊妃搖頭說她只盼能有一個就夠了。

“微臣聽得出來她擔心什麽。彼時聖人僅是秦王,東宮另有其人。更何況宮中懷孕者眾,無一人懷上雙胎。若微臣將這點寫入脈案,楊妃必受萬眾矚目。但其他人可不願意風光被別人搶走。

“微臣知道這對楊妃來說並不是好事,而且也非楊妃所願。微臣……微臣也有自己的心思,怕自己斷錯。一旦白紙黑字寫上去,弄得人盡皆知,到時候發現不是雙胎,微臣難逃其責。微臣想著不如謹慎一點,再看看。

“微臣琢磨著最多只需再有一月,等孩子再大些,波動再大些,微臣就能診清楚了,到時候再提也不遲。可後來……後來酅國公病重。太上皇調了太醫署許多醫官前去診治。

“因彼時楊妃的脈相一直很平穩,脈案也沒問題,並不要緊,無需微臣時刻照看,便將微臣也調了去。

“等微臣再度回來太醫署,便聽聞楊妃前往寺院為酅國公祈福,更聽說楊妃在寺院早產,誕下一個男嬰,母子平安。微臣也就以為確實是自己斷錯了,還慶幸了許久自己沒有貿然說出來。”

閔崇文怒斥:“你能力不足,無法確定,太醫署自有能確定的人,為何不請旁人來診?”

“這……請旁人來診不就等於把此事告訴對方嗎?這與寫入脈案的區別也不大了,必定會引來許多目光。那時……那時太醫署清理了不少人,被清出去的下場都不算好。微臣不敢,即便微臣與他們的情況不同,但也難免有人借題發揮。

“別看太醫署衙門不大,裏頭競爭可不小,微臣在太醫署任職多年,亦是有一二不和者的。倘若被他們得知,就等於被他們抓住把柄,必不會輕易放過微臣。

“他們一定會將微臣的失誤誇大,將微臣打成庸醫,從而致使微臣被逐出去。微臣很需要這份官職,也很需要這份俸祿。所以……微臣有罪,微臣該死。”

劉醫官磕頭求饒,李世民揮揮手,讓人將他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