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把短刀迎面而來!……(第2/3頁)

“阿姐,我分得清內外,也分得清輕重。我承認我對他或許確實產生過某種旖旎心思,但這世上還有許多東西比情愛更重要,也有許多人比他更重要。”

譬如阿母,譬如阿姐,譬如她自己。

她難過痛苦,不想再去追求與討好,並非只是不願意再被父王指使,還因為她不想作踐自己。

所以當阿姐告訴她,她不必再繼續的時候,她是高興的。如釋重負的高興。就算仍舊忍受國內的控制與威脅,但至少她不用再作踐自己去卑微地祈求對方的憐憫。

高寶珠反握住高寶珍:“阿姐,我活了十三年,難得有幾件自己能做主的事。這件我能。”

高寶珠神色堅定,不容置疑。

路是她自己選的。箭已在弦,絕不回頭,亦不後悔。

長安距驪山不過數十裏,即便禦駕隊伍走得慢,正午時分也到了。李世民下令,入住行宮整頓休息。

此行宮非唐所建,最初本是周天子所造的休養之所,其後歷經秦漢整修擴建,至隋又倒騰了一遍,現在漸成規模。

要說這裏什麽好?山清水秀,蒼松翠柏,殿宇林立,壯麗輝煌。這些都不算,最難得的是此處的天然溫泉。

李承乾一進來就惦記上了,拉著長孫氏與兄弟姐妹們一塊泡。男人一屋一池,女人一屋一池,雖彼此隔開,不能互視,但一方說話,另一方都能聽到。李承乾就這麽嘰嘰喳喳聊起來。

泡完溫泉,午食也做好了。吃完飯,李承乾又拉著眾人一邊參觀一邊消食,這樣那樣,好一通折騰,以至於到得晚間門,宋清才尋到機會,找上與大家分離、獨自回屋的李恪。

不必他開口,一瞧他的面色,李恪便知他來意,腳步緩下來,讓他順利跟上,低聲開口:“他到了?”

“是,主公已至。只是此間門都是李唐的人,主公沒辦法潛進來與小郎君會面。”

李恪眼睫動了動,沒有說話。

宋清忙道:“小郎君,血脈相連,哪有父親不想見兒子的。當年留下你,本就是迫不得已。若是可以,主公恨不能插上翅膀來見你。骨肉分離十幾年,主公沒有一刻不念著你。

“小郎君,你是不知道主公這些年有多苦。好在如今大事在即,只需我們成功,就能苦盡甘來。小郎君再忍一忍吧。明天,勝敗就在明天。明天,你就能與主公父子相認了。”

李恪神色閃了閃,深吸一口氣:“我知道了。他……你不是說他身體不好,近兩年病情越發嚴重嗎?那現在一路舟車勞頓,還得為計劃勞心勞力,他……他還受得住嗎?”

聽他關心楊侑,宋清十分欣慰,嘴角不自覺勾起笑意。果然主公說得對。血濃於水,生恩大於天。即便分離十多年又如何,只需給小郎君時間門,他總會想通,總會接受,總會牽掛。

“主公用了藥,雖然……”宋清頓了片刻,最終沒忍心告訴李恪楊侑將死的事實,只道,“主公現在很好,情況還不錯。”

李恪微微點頭,不再多言。

宋清又說:“小郎君明日跟在李世民李承乾身邊,千萬要小心,切記保護好自己。不論什麽時候,小郎君的身份都不能暴露。小郎君必須是李世民的兒子才能順利登基,唯有小郎君登基,我們才能談以後。

“所以還請小郎君時刻以自身安危為重。主公已經謀劃好了,到時候該死的都會死,但會留下一部分人的性命,假造小郎君是僥幸逃生的假象。如此便是之後大家知道是前朝復仇,致使天子太子及一眾嫡出隕滅,也與小郎君無關。”

說完,宋清問道:“前兩日給小郎君的東西,小郎君可收好了?”

李恪心頭一跳:“收好了。”

“那就好,還請小郎君明日靜待時機。”

李恪頷首應下,待宋清告退,看著他離去的身影,臉色瞬間門垮下來,陰沉如水。

********

翌日,晨光熹微,朝露清新。

發現瑞石之地距離行宮有段不小的距離,在昭應縣明府的帶領下,李世民等人一路前行了一個多時辰才到達目的地。

此刻瑞石已經不在,被搬入太極宮了,地上唯余一個坑,委實沒什麽好看的。

明府稟道:“此地偏僻,鮮有人至。那日是衙中官差追捕一名犯人。犯人慌不擇路逃竄到此,官差便也追到此處,才發現這塊瑞石,也不知是何時出現的。”

李世民不置可否,這點他早就知曉,當初上疏奏報瑞石的折子裏就寫清了原委。他蹙著眉:“官差呢?”

明府忙揮了揮手,不一會兒,後頭就有三個身著衙役服侍的人上前跪拜,一一說著當時的情況。與明府所言並無出入。

李世民又問:“當時天馬在何處?”

三位官差一同指向左前方數丈外之外:“在那裏,當時他頭上的獨角閃閃發光。天下哪有長角的馬,我們十分驚訝,還沒回過神來,天馬就揚蹄長鳴一聲,轉身跑得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