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元方之死。(第2/3頁)

楊妘緊緊抱著他,一遍遍輕撫著他的背以示安慰。

這一層說清楚了,還有侍衛。

侍衛統領言道:“今日沁園的主場在蹴鞠場,其余場館並不開放。太上皇聖人皇後並各宮所有主子都在蹴鞠場,因而蹴鞠場是重中之重,微臣將大部分兵力都集中於此,以保主子們安全。其余各處另派了幾組小隊進行巡防。”

李世民微微點頭,這方面他是知道的。侍衛安防方案在此之前就向他報備過,也經由了他的同意。這樣的布置在情理之中。他們都在蹴鞠場,兵力不集中蹴鞠場,想放去哪?

最先到場的侍衛說:“臣被安排在蹴鞠場外圍,是聽到求救的聲響才趕過去的。”

李世民蹙眉:“一聽到聲音便趕過去了?”

蹴鞠場距離落水之地雖然有段距離,卻不算遠。不會水之人落水後在水下沉浮,是很難完整發音求救的,但宋清會水,他可以。配合宋清的證詞,若在宋清呼救後第一時間趕往,李元方應該能及時被救上來才對。

侍衛一頓:“臣……臣不敢確定。”

“不敢確定?什麽叫做不敢確定!”

侍衛低頭,匍匐在地:“蹴鞠場內十分喧鬧,聲響很大,臣不確定呼救之聲具體是在何時出現,但臣確實在聽聞之後就立刻趕了過去,並未遲疑。”

李世民臉色一沉。今日蹴鞠場的聲音確實很大,蓋過別的聲音,沒能及時聽到也屬正常。

宋清跪在下首,低著頭,手指微微蜷曲,面上沒有半分慌亂。這點在他的意料之中。

李世民蹙眉:“然後呢?”

“臣趕到之時,見宋侍讀抱著蜀王殿下正往岸上遊,沒來得及多想,直接跳下水。等將蜀王殿下救上岸才發現水中還有周王殿下。”

這是第一個侍衛的供述。第二個侍衛的供述差不多,都是聽到呼救趕過去,但他到達時,看到的是侍衛托著李恪,而另一邊宋侍讀托著李元方,一人救一個。他要幫只能幫一邊,很顯然,他選擇了李恪。

畢竟李元方是被李淵李世民忽視的存在。李恪不同,若不算嫡出,他是李世民的庶出之長。諸多庶出子女中,李世民對他算是關注最多的,更別提他與李承乾的關系也不錯。

兩相比較,選擇李恪幾乎是第一反應,也是一種權衡本能。

趕到的第三個侍衛選擇的倒是李元方。畢竟李恪那邊已經有兩個人,且已經快到岸邊了。唯有宋清托著李元方還在水中。於是他下水與宋清一起將李元方救上岸。隨後巡防隊趕來,救援的人更多,可已經晚了。

眾人沉默。

自事情發生之後,從湖邊開始,每個人就已經被長孫氏控制住,更是一個個分開審訊。證詞全都能對上,而他們的選擇又都在情理之中。真相仿佛就是如此。目前唯一還未查清的就是李元方為什麽會在那裏。

李恪是因為不舒服嫌蹴鞠場太鬧太吵,李元方呢?

李元亨沖過來:“我知道。是六哥,是因為六哥他們。”

李元亨紅著雙眼,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後悔。他應該跟過去的。他應該跟著李元方走的,即便李元方說不需要,即便李元方想自己靜靜。

“我以為,我以為他真的只是想靜一靜。是我沒發現察覺到他的不對勁,是我沒有堅持。如果我始終跟在他身邊,他是不是就不會出事了。我沒想到,沒想到……”

李元亨後悔不叠,淚流不止。

沒想到。

沒想到什麽呢?

眾人蹙眉。李元方到底是因為受不了欺淩起了輕生的念頭,落水之後又被死亡的恐懼籠罩開始後悔掙紮;還是真的心情不好神色恍惚之際掉下去。這個問題的答案除了李元方自己,已經無人得知。

李淵怒不可遏,立時讓內侍去請李元景等人前來詢問。李元景等人哭哭啼啼,不斷辯解,一會兒求饒一會兒又覺得委屈。他們只是想給李元方一點教訓,沒想過要他的命。

幾人生母也都跪下求情,宇文昭儀接連請罪,畢竟她掌管大安宮宮務,沒能及時控制住孩子們的爭鬥事態,尤其還是在前一日有李承乾特意派人說明的情況下,她有責任。

李淵與李世民長孫氏這才始知,原來幾個孩子的問題早有存在,且一直存在,還被李承乾撞見過。

身邊熙熙攘攘,哭鬧之聲,求饒之聲,說情之聲,請罪之聲。各種聲響混雜在一起,充斥著李恪的耳膜。他置身於這樣的喧嚷之中,看著眼前的一幕幕,腦海中想的卻是李元方慘白的面容以及湖邊真正的“真相”。

慌亂,仿徨,迷茫,無助,絕望,掙紮,驚懼,恐慌,愧疚,自責……

各種各樣的情緒洶湧而來,盈滿心腔。他勉力站起來,似乎想要逃離眼前雜亂的場面,甚至想要逃離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情景,可他剛起身,便覺眼前一黑,咚,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