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老奸巨猾的李世民。(第2/4頁)

於志寧搖頭:“雖是模型,但與玩物也無甚差別。”

“差別可大了。玩物只是玩物,但模型不同。你看看它,這個水車是立輪式。立輪式是我提出來的設想。每每看到它,我就會想到這段時間與姜照一起搞出來的高轉筒車與水轉翻車,會想到一者對百姓之功,對大唐之功。

“想到如今臣民的日子越來越好,我瞧著心裏就歡喜。我心情好了,學習也更有動力。這也能督促我往後更用心弄出更多對百姓有利的東西來啊。所以,先生,這等惠利天下之舉,你們不應該說教我,而應該誇誇我才對。”

李承乾覺得高轉筒車與水轉翻車的功勞無人可以反駁,提到這點,於志寧總沒話說了吧。哪知於志寧擔憂更甚。

太子殿下素來喜誇不喜貶,好聽奉承恭維之言。聞得誇贊便洋洋得意,聞得批判便怒氣沖沖。這點最是讓他們擔心。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作為帝王,更該如此。李承乾雖非帝王,卻是儲君,日後是要承繼大統,登頂皇位的。如此做派,他日豈非容易被諂媚之人左右,變成寵信奸佞小人的昏君?

想到此,於志寧又忍不住了:“筒車水車之事,殿下做的確實不錯。但萬不可自覺做出了一點成績,有利於民便驕傲自滿。殿下為儲君,當時時自省,謙虛謹慎,見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今日做好了,該想是否能做得更好。”

李承乾:???

於先生啊,我不就說了個讓你誇誇我?你誇我兩句會死嗎!你是怎麽又拐到說教上的!

李承乾已經服氣了,他居然產生了“於志寧,不愧是你”的感覺,大約是“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對此居然一點都不意外。

陸德明孔穎達就更不意外了,他們甚至暗自點頭,十分贊同於志寧所言,似李承乾這一有點功績便大肆誇耀,趾高氣揚的性子,他們也是看不慣的。這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也便罷,可這是儲君啊。這怎麽行!

一人張了張嘴,正打算接上於志寧的話語,李承乾已然搶了先。他嘴角一勾望向於志寧,行吧,本來還打算看在你是我先生,每次功課教導也算用心的份上好好跟你說話。但你既然不想好好說,那就別說了。

“於先生,請問何為一點成績,何為很多成績?若我為百姓所做只是一點成績,那何人是很多成績?古往今來,哪個太子做到了?於先生從前與我說的那些賢能者有嗎?”

於志寧張著嘴,突然啞聲。

因為他發現,不論是高轉筒車還是水轉翻車,都可說一句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更別提土豆更是千萬年難遇,能活萬萬人,說句是天下百姓的活菩薩也不為過,若再加上此前推廣於民,成為百姓一計謀生的西紅柿與腐竹豆皮等物……

更別提,殿下前陣子才智鬥突厥人,一舉戳穿突厥人的陰謀,安撫百姓,使全程民心所向。

試問這等政績,別說古往今來的太子,還是只有六歲的太子,便是將天下眾多帝王全部算上,又有幾人能有?賢能者?誰比得上他賢能?

對於這些,於志寧是欽佩的、歡喜的,更是欣慰的、自得的。這樣的太子是他的學生啊。是他於某人的學生啊。往後史書傳筆,太子是千古一帝,他就是千古一帝的帝師。

也正是因此,正是因為李承乾不一般。他們做老師的更應該嚴格教導,務必不能讓其變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是大唐未來的日月之光啊,怎麽能出一丁點差錯呢?

所以凡是會讓太子懈怠,會使得太子走上歧途的東西他們都需要制止,將一切不好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裏。絕對不能讓太子沉迷玩物,更不能讓太子沉浸在自己的功績裏,自命不凡,只願意聽奉承諂媚誇贊之言,而聽不得勸導規訓與批評。

若太子稍有閃失,若太子養成惡習,毀了大唐這麽一個萬丈紫微星,便是他們這些做老師的失職,他們萬死難贖其罪。

李承乾卻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的心理,眯眼道:“看,先生也數不出來是不是?所以若我都只能算一點成績,那這天下可還有許多成績?先生,明明自己的成績只有五分,卻覺得有十分才叫驕傲自滿。而我,成績十分,我自覺十分,這種不算自滿,而算自我認知清晰。

“適當的謙虛叫做謙虛,過分的謙虛不叫謙虛,叫做虛偽!就好比你剛剛當眾舉起一塊五百斤的石頭,旁觀者人人誇贊,你卻說其實這也算不得什麽,就跟大家每日拿桶提水一樣,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沒什麽了不起。

“你猜旁觀者聽到你這麽說是什麽心情?他們會覺得你在謙虛嗎?不,他們只會覺得你在陰陽怪氣,在言語反諷嘲笑他們。

“舉起五百斤石頭怎麽可能跟提桶水相提並論?還什麽人人都能做到,若是如此,那他們這些做不到的人算什麽?連人都算不上了嗎?這不是罵他們不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