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搞輿論戰?小爺奉陪到底……

是日黃昏。

李淵入住甘露殿, 李世民與長孫氏帶著孩子親自迎接,前前後後忙裏忙外,伺候盡心, 照顧妥帖,不論誰見了, 都是好一派孝子賢孫之景。

晚間回到立政殿,長孫氏為李世民寬衣, 李世民一一說著他對京師的安排以及同李淵的“默契”。

“雖說都是入住甘露殿,但父親自己提出來, 總比我出面要好。”李世民拉著長孫氏在床沿坐下,溫聲說:“父親有顧慮,他怕我來硬的。”

要不怎麽說是父子呢。李淵對他總歸是有些了解的。他不就是抱著這個想法嗎?這個硬幹可以是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也可以是直接弄死。

李淵不確定他會選擇哪一種。畢竟看似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就行, 但需知這般行事雖然也可, 卻總會讓人擔心, 哪有死了一勞永逸?

即便此刻太上皇崩逝會讓局面更加混亂,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之法。譬如先下手,然後假做遮掩,秘不發喪, 待渭水後再以“病逝”處理, 或是想個法子, 嫁禍給突厥。

李淵摸不準他的路子, 唯恐他采取後者。

而事實上, 若李淵真生出反撲之心, 他也確實會這麽做。

李淵不想死,所以提醒他,他們終歸是父子。既是打感情牌, 也是強調,他們雖有過隔閡,但血脈相連,某些方面立場還是相同的。

譬如他們都不希望李唐覆滅,都想看到李唐國祚綿延。

而此刻挑起內亂,對李唐有百害而無一利。李淵重重分析,便是想要說,即便成功了,迎來最好的局面,也是前景慘淡,不比如今做太上皇舒心。

李淵主動提出入住甘露殿,將自己送進李世民的監視圈,自願處在重重軟禁之下,便是為了給李世民吃一顆定心丸,以此謀得李世民放棄激進之舉,達成雙方和諧,“父慈子孝”的局面。

想到此,李世民輕笑出聲:“他總算沒有犯糊塗。”

長孫氏莞爾:“父親耳聰目明,頭腦清晰。”

“是啊,頭腦清晰。”李世民點頭,把局勢看得明明白白,腦子能不清晰嗎?

不過李淵腦子清楚,不犯糊塗,對他來說是好事。李世民松了口氣,牽過長孫氏的手:“渭水戰事危急,長安風聲鶴唳。我此番一去,長安就交給你了。”

長孫氏回握住他:“二哥放心,我知道該怎麽做,必不讓二哥有後顧之憂。”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可以考慮帶上承乾。”

長孫氏應下:“好。”

次日清早,李世民離京奔赴前線。李承乾前去送別,回來後仍舊帶著弟妹陪長孫氏用早食,大口咀嚼,努力進食。

長孫氏有些訝異:“怎麽比平日吃得多,是餓著了嗎?肚子受得住?”

李承乾拍拍小肚皮:“受得住的。我要多多吃飯,才能快快長大。”

長孫氏失笑:“你年歲擺在這,哪裏是多吃點飯就能長大的。”

“至少多吃點飯,身板可以高大些。就算年歲小,身材高大,也能跟著阿耶上陣殺敵。這樣,阿耶就不是一個人了,而是有我陪著他,幫助他。”

長孫氏頓住,心中萬分感慨,她擡手揉著李承乾的小腦袋:“既這般掛念你阿耶,怎麽從前與你阿耶說話那般刺人。”

“那是因為阿耶說話先刺人啊。他總是譏我諷我嘲我,便是我做得好,想讓他誇我兩句,他偏不,就要刺我一刺。他讓我不舒坦,我自然要還回去。”

長孫氏一愣,似乎確實如此。也不知這對父子怎麽回事,明明心裏都有對方,且把對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子,偏偏一個習慣性刺人,一個習慣性回懟。誰也不肯認輸。哎。

“阿耶若是跟阿娘一樣,我才不懟他呢。”李承乾不高興地嘟嘟嘴,“這陣子他也好幾次譏我,就昨日,同阿翁打啞謎不肯告訴我,偏讓我自己悟。

“既嫌我不懂,又不願仔細教。合著天下道理,當孩子的都能自己悟出來?那還要他這個阿耶作甚?就這,我看在他最近辛苦的份上都忍下來了,半個字沒懟。我做的可比阿耶好。”

長孫氏十分無奈。想著他說的“啞謎”,深絕這事實在怪不得李世民。難道讓李世民跟李承乾說,我想對付你阿翁,必要時不建議直接弄死,你阿翁為了保命以及保住太上皇的尊榮跟我低頭,甚至不惜把自己送到我手裏以表誠意嗎?

這……確實不太好跟李承乾直言。

李淵就更不會提了。這種事他跟李世民心照不宣就行,實在沒必要擺到台面上告訴孫子。他不要面子的啊!

李承乾撇撇嘴:“雖然阿耶教兒子的做法不太好,但我知道他總歸是疼我的。所以我也敬愛他。我想同他並肩作戰。我不想像今日這樣,只能看著他孤身遠行,獨自去面對困難,獨自去承擔突厥的壓力。我想分擔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