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5頁)

李世民咬牙切齒:“可見他們抱了必死之心,就為了給騎馬者斷後,讓侍衛分身乏術,無法追上去。”

錢九隴點頭,確實如此。

李世民譏笑:“這樣的行事,是山匪?”

錢九隴啞然,與其說是山匪,不如說更像訓練有素的軍中將士。但這話在沒有實質證據之前,他不敢貿然說出口,若真的是,那牽扯可就大了。

李世民壓下心頭憤怒,又問:“那些人全死了?”

“除騎馬者逃離,其他都死了。屍體在道觀院舍後頭。侍衛隊長突圍後趕來求援,聖人立時派微臣去追。此處下山只有一條路,直通宜君縣城。

“微臣順著馬兒的鐵蹄痕跡一路尋過去,從城門守衛口中打聽到,剛剛確實有人騎馬入城,馬上男子帶著鬥笠,懷裏似乎還抱著個孩子,被遮得嚴嚴實實。守衛還詢問過,他說孩子生了病,不宜見風。”

“是承乾?”李世民嘴唇顫抖,承乾素來聰慧,如果醒著,肯定會想辦法出聲呼救,或者暗示守衛,但他沒有。那麽只有一種可能,他那會兒的狀態不對。那些人對他做了什麽?若單純只是弄暈還好,若……

李世民一顆心提了起來,強忍著劇烈不安繼續問:“你是立刻追過去的,必然與他距離不遠,守衛又說那人是剛入城,你沒在城內追上人?”

“沒有。微臣只在暗巷中找到馬,馬已經死了,身邊還有脫下來的兩套衣物。

經過辨認,一套是山匪的,一套是小郎君的。”

李世民臉色又黑了幾分:“他們這是打算改頭換面躲避搜查?既然是在城內,百姓可有什麽發現?”

錢九隴苦笑搖頭:“沒有。他們該是踩過點的,選擇棄馬換裝的地方很偏僻,周遭便是有一二百姓,那個時辰也都出門做活去了,並不在家。”

李世民滿臉失望,強打起精神來:“先去後山看看。”

錢九隴自是應允,領著他來到事發地。滲入泥土的鮮血、被砍斷的樹枝、樹幹上的刀痕,無一不在訴說著這裏曾經歷過一場激烈的廝殺。

李世民環顧四周,最後眯眼看向山下,錢九隴約莫明白他的意思,言道:“聖人與中山王在此地用的是竇家名帖。旁人都以為他們是先皇後竇氏娘家人,並不知曉二人真實身份。

“也因此,聖人不好帶大批人馬入住,身邊只留了十來個禁軍侍衛。但這只是明面上的。私下還有一部分人扮做香客,時常在觀中行走。”

即便吳峰走後,水雲觀香客少了些,但仍有消息落後的來碰運氣,其中部分人尋吳峰不得會留下求助觀主,也有一部分路途較遠,不便趕路,就會留宿。他們的人混在其中,倒也不顯得突兀。

錢九隴指了指山下小道,繼續說:“此山沒什麽稀奇,除水雲觀自己人外,少有香客會來。上山也只有這一條路。

“這些時日小郎君愛往山上跑,聖人怕閑雜人等上山沖撞了小郎君,特意叮囑過水雲觀,觀內道士是不來的。便是香客偶有起意想來閑逛,也會被我們的人聯合道觀用各種方法勸返。”

李世民心中疑竇更重:“既然如此,這些所謂山匪怎麽上來的?”

說到這點,錢九隴暗自磨了磨牙槽:“聖人決定在水雲觀留幾日後,臣帶人將周遭都查了一遍,山上也查過。只是……是臣之錯,當日未曾查清楚。昨日事發後再次搜山發現一處洞穴。

“那裏已入深林,常有野獸出沒,人煙罕至,樹木高聳,灌枝叢生,還有滿山的藤蔓,將洞口遮掩得嚴嚴實實。若非是出了事,派了大量衛隊寸土寸地的搜索,只怕難以發現。

“洞穴裏有活人居住過的痕跡,還找到了與山匪衣著類似的布料。他們該是早就藏在此地,或許是在我們到達當日來的,又或許更早。”

樁樁件件,無一不說明,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而且謀算得十分精細。不論是密林中的洞穴,還是城內棄馬的暗巷,都是通過精心算計的。他們對地形了如指掌,或是本地人,或是來過數次,查探了許多遍。

李世民默然不語。

錢九隴猶豫了半晌,開口道:“秦王殿下連夜奔波,神疲體乏,觀內準備了院舍,殿下先休息休息吧。”

李世民搖頭,承乾生死不明,他如何能安心休息。

“道觀的人查了嗎?”

“都查了,暫時未發現可疑。他們也都沒有上過山。這點可以確定。只是沒上山不代表與山上的賊匪沒有牽扯。賊匪對山上情況如此了解,可能是早就探查過,也可能是有內應。所以如今道觀內外全部控制著,所有人不得出入,以待深入調查。”

自李承乾被擄到現在只有一天,如此短的時間查出這麽多東西已屬不易,李世民便是心焦難耐,也說不出為難錢九隴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