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3/4頁)

葉雪衍讓他騎摩托車帶路,自己開車跟在後面。

萬扶搖看他要去,舉手表示想去。

他左右張望一眼,小聲道:“我還沒看過龍給海鮮治病,圍觀一下行不行?”

葉雪衍同樣小聲:“我又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變回龍形,你去看也看不出什麽。”

萬扶搖道:“看一下龍的眼力嘛。”

葉雪衍還想賣海鮮給這家夥,聞言只好答應下來。

陳富鎮的海洋牧場離葉雪衍家不遠,順著前往鎮上的路開,開了二十多分鐘,就到了陳富鎮承包的海洋牧場邊上。

海洋牧場在海裏,得停車坐船,才能過去。

葉雪衍站在岸上看,見放眼望去,面前全是用竹排和泡沫箱隔出來的方格,整整齊齊排列在海面上,像是在海上開墾出來的農田。

方格底下系著網,裏面或養著魚蝦蟹貝,或種著海菜,確實也跟“農田”差不多。

陳富鎮的船就停在岸邊,他找到船,收回船錨,招呼葉雪衍他們:“我包的海洋牧場在那邊,坐船一會就到了。”

葉雪衍點頭。

三人坐到船上,陳富鎮打開柴油發動機,漁船突突突地往前開。

開了大概三分鐘,就到了一片開闊的海面。

遠遠看去,只能看見零星的浮標浮在海面上。

陳富鎮伸手一指:“從那個浮標到這個浮標這裏,都是我的海洋牧場,底下養著帶子和裙帶菜。”

葉雪衍看了一下,發現起碼有十畝地。

還挺大的。

就是海水有些渾濁,隔著水,也看不見底下是什麽模樣。

看來得下去再看了。

葉雪衍試了試水溫,說道:“我下去看看。”

陳富鎮忙道:“我跟你一起下去,這個小哥下去不?”

萬扶搖擺手,表示自己不下去。

葉雪衍道:“水有點冷,他水性一般,就不下去了。”

陳富鎮沒意見,跟葉雪衍簡單熱身過後,便翻下海裏了。

陳富鎮和海打交道最多,在海裏動作舒展的卻是葉雪衍。

他在海裏遊起來,比魚還輕盈。

陳富鎮一看他的動作,提著的心放下大半。

別的不說,看他這表現,肯定沒少在海裏混,不用擔心他的安全問題。

兩人往底下遊去。

這邊海水的能見度不錯,可以直接看見十幾米深的海底。

江珧就插在海底的泥沙中,密密麻麻的,一連片都是。

江珧作為貝類,只有在還是幼蟲的時候,才會浮遊。

等它們長大一點,就會一直倒插在沙裏,用足絲將自己固定住,從泥沙裏露出一小半身體,濾食海水中的食物。

漁民要采收時,也沒辦法通過漁網捕撈,而是要潛入海底,把江珧從沙子裏一個個拔出來。

因為不移動,江珧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更高一些。

葉雪衍一看就知道,這片江珧的密度不合格,太密了!

簡直跟在海底鋪了一片江珧地板一樣!密密麻麻,幾乎沒有縫隙!

如果換成其他動物,都稱得上虐待了。

雖然養殖的江珧普遍會比自然界中的江珧密,但這個密度實在不行。平時還好,一旦遇到什麽事,肯定會出問題。

比如要是生病了,互相傳染就夠陳富鎮喝一壺。

葉雪衍轉頭看陳富鎮,目光中帶著他自己都沒察覺的一點責備。

這樣的密度,怎麽可能養得出好江珧?

海裏沒辦法說話。

陳富鎮看出他想說什麽,尷尬地笑了笑。

這個養殖環境是不算太好,可環境要是弄得太好,成本就高了。

國內養帶子本來就不怎麽賺錢,又不像扇貝一樣能籠養、吊養,不壓縮一下成本,他這個養殖也幹不下去。

葉雪衍在海裏遊了一圈,繼續尋找江珧的死因,心中漸漸也有了答案。

養殖過密肯定是死因之一。

上星期來了一次倒春寒,海水環境急劇變化,應該給這些江珧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壓力。

病毒和細菌的問題暫時不用考慮,陳富鎮已經用過抗生素了,如果是感染,那麽用完抗生素後應該會有所好轉。

顯然目前並沒有。

那就是環境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兩人沒帶氧氣瓶,葉雪衍不想暴露自己遠比一般人要好的水性。

看了一圈,見陳富鎮開始往海面上浮,也跟著浮上去。

一回到海面上,陳富鎮氣都沒喘勻,迫不及待地問:“葉大夫,你找到原因了嗎?”

葉雪衍看他一眼,問:“你這些帶子是不是上個星期到春寒之後才陸續開始死?”

“對!”陳富鎮見他真看出東西來了,激動地問,“我這帶子是倒春寒冷死的?現在升溫了就不會死了吧?”

葉雪衍:“我估計有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養殖過密。你先采收一部分,讓底下的環境好一點,看看能不能緩解這些帶子的情況?”